快捷索引


会员福利

资源无源时,可利用百度网盘 & 迅雷云盘取回

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神秘内容,请 登录 / 注册 后查看

会员可见全站福利 !

中文名: 【家常读书·文学系】川端康成 作品选(伊豆的舞女 古都 雪国)

英文名: The Dancing Girl of Izu

别名: 伊豆の踊子

资源格式: MP3

版本: 家常读书朗读版

发行时间: 2009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简介

IPB Image

IPB Image

书名:伊豆的舞女
朗读者:雨中狐狸
作者:川端康成
译者:
书名编号:JCDS L13
版本:VX/VN
发行时间:2009
语言:普通话

——————————
版本介绍

家常读书制作的有声书分为两个版本:
标准版(S版 VS):128K 44.1HZ 立体声;主要用于EMULE下载(VC发布资源均为标准版)
网络版(N版 VN):48K 22.05HZ 单声道;论坛直接下载和录制期间连载(http://www.jiachangdushu.com

——————————-
雨中狐狸
QQ: 947354694 (雨中狐狸)
email: yuzhonghuli@gmail.com

【家常读书论坛】:追寻智慧的思绪,感受悠远的情怀 http://www.jiachangdushu.com

家常读书QQ超级群:29483968

博客和讨论组

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jcds
豆瓣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182150/

【我们招集家常读书的朗读者;我们期待推荐书目的聆听者;我们盼望爱好书籍的的讨论者;我们欢迎督促提高的批评者……】

介绍

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下载的队列中添加了一部日本的推理电影《天城山奇案》,傍晚时分,下载结束便有一搭没一搭地看起来。可我被吸引了。其实所谓推理的故事不负责,一个青春期的少年,在经过天城山去下田的路上遇到了美丽的女郎。女郎是个妓女,娇艳美丽,风情万种而不给人放浪之感,如溪涧中的清水映衬的百合花。然而女郎终于为做笔生意,搭讪路上的行脚工人而支开了少年,雨夜的山路上,少年愤怒地杀死了行脚工人。最终女郎被警察捉到……虽未处刑,最终病死了。死的时候,“仿佛一位菩萨,非常美丽。”这夹杂着青春期稚拙的热情和美丽的娇艳的故事,让我沉浸在黑暗中,久久地不说话。
故事发生在天城山的路上,还有一段故事也是发生在这原始森林的路上,《伊豆的舞女》。我取出来这本书,蜷在沙发上一口气读完。心头的伤感气息并没有稍减,反而更深了些。

IPB Image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世界知名的日本新感觉派作家。他在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获得该奖项的首位日本作家。

川端康成生于京都附近的大阪府,祖辈为地方有名的富贵,家道中落后迁于东京,其父亲习医。川端康成两、三岁时父母病故,祖父将他带回大阪府扶养,他唯一的姐姐则寄养在另一亲戚处。由于身体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闭式的,几乎没有与外界的接触,而这种过分的保护并没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忧郁、扭曲的性格。上学后这种生活有所变化,但不幸又接踵而来,川端康成的祖母、姐姐,祖父相续过世,这种对于死亡的体验给他留下的恐惧的影响是一生的。孤独的川端康成一边拒绝现实中的热量,一边在文字的世界里绘制着想象中热量,那个时候他开始阅读《源氏物语》,在他的一生中,这本书是另一个重大的影响,评价他的作品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源氏物语》。中学时,川端康成对于《源》还仅仅一知半解,但就他所能体会到的感觉,他开始尝试自己写作。

1970年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不少作家赶到现场,只有川端康成获准进入。川端很受刺激,对学生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他也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两人相继自杀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

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娘(日语:伊豆の踊子),又译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的成名作短篇小说,1926年1月至2月间由“文艺时代”发表。《伊豆的舞女》曾先后6次被搬上银幕,最有名的是1974年由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的合作演出。作者川端康成生前一直不断接到读者寻问阿薰的来信。

伊豆的舞女被改编为电影六次
电影

* 恋爱花开 伊豆舞娘(1933年、松竹、五所平之助导演、田中绢代・大日方传主演、黑白・默片)…第一部电影化作品。
* 伊豆舞娘(1954年、松竹、野村芳太郎导演、美空云雀・石滨朗主演、黑白电影)
* 伊豆舞娘(1960年、松竹、川头义郎导演、鳄渊晴子・津川雅彦主演、彩色电影)
* 伊豆舞娘(1963年、日活、西河克己导演、高桥英树・吉永小百合主演、彩色电影)
* 伊豆舞娘(1967年、东宝、恩地日出夫导演、黒泽年男・内藤洋子主演、彩色电影)
* 伊豆舞娘(1974年、东宝、西河克己导演、山口百惠・三浦友和主演、彩色电影)

书名:古都
朗读者:喜顺儿
作者:川端康成
译者:
书名编号:JCDS L17
版本:VX/VN
发行时间:2009
语言:普通话

IPB Image

古都

《古都》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晚年于1962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书名“古都”指的是日本京都。

《古都》基本上表现出日本传统的美学思想,借由京都在战后的人事内外在的情事纠葛、失散姐妹的离合情怀、男女的爱恋、传统的媒妁婚姻。并配以日本传统祭典所表现的内在拘谨心理意识之外显,而透露出日本文化中的物哀、风雅、与幽玄的独特美感。
《古都》是川端康成末年之作,讨论川端康成一贯关心的主题,包括:两性之间的鸿沟、两性差异的焦虑、单纯无邪的向往、人间和自然的结合、环境和个性的结合–古都同时探讨居住战后古都京都的艺术家对现代与传统的爱憎情理,现代很吸引人,又使人迷惘,社会在变,大众的文学品味也在变,如何在现代化过程中站得住脚而保留传统性质是个大问号。
小说的一大特色是描述了京都的多个节日,包括平安神宫的时代祭、葵祭、鞍马寺的伐竹会、祇园祭、“大字”篝火仪式等。小说中还以京都的各处名胜为背景,演绎人物的故事。

《古都》和其他两部中篇小说,于1968年获得诺贝尔奖委员会审核通过,由于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叙事性技巧、并以非凡之敏锐表现了日本人内在精神的特质,据以颁给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其他两部为《雪国》(1935年-1948年)与《千羽鹤》(1949年-1951年)。《古都》是三部作品中唯一一部没有情色内容的。

书名:雪国
朗读者:雨中狐狸
作者:川端康城
译者:
书名编号:JCDS L20
版本:VX/VN
发行时间:2010
语言:普通话

介绍

IPB Image

雪国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之作,从1935年起以短篇的形式,分别以《暮景的镜》、《白昼的镜》等题名,断断续续地发表在《文艺春秋》等杂志上,相互之间并没有紧密相连的情节,直至全部完成并经认真修改后,才冠以《雪国》于1948年汇集出版单行本。在川端的所有作品中,《雪国》被海外翻译最多,先后被译介到很多国家和地区,中国也出版了不同的译本。

《雪国》-写作背景

 川端康成幼失怙恃,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对于世事采取漠然的态度。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还蕴含着对下层妇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但是,由于他后来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影响很重,逐渐脱离现实,以致原来残留于头脑中的封建主义思想不但未能减弱,而且有所发展。《雪国》这部名著,基本上可以说是他这种前后期思想变化的分水岭。
  《雪国》起笔于1935年,当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准备发动全国侵华战争的阴云密布时期。在这时期,他们对日本国内加强统治,轰动一时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已被镇压下去,与之对立的新感觉派文学,包括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从另外一面受到影响。《雪国》这部作品的发表,足以说明这一严酷的现实。《雪国》开始是以描写各个章节内容的短篇形式分别发表于各种刊物上的,后来随着形势更加险恶,从1937年以后即基本上停止发表。直至战后才又略加修改补充,出版最后完成本。主要原因大致是,它既未追随日本帝国侵略政策,歌颂侵略战争,也未像小林多喜二的《为党生活的人》那样。正面批判和反对侵略战争,描写共产党员和工人阶级的斗争,它把背景设置在远远离开东京的雪国及其温泉旅馆,并以那里的“五等艺妓”(实际上是妓女)驹子和游客岛村的邂逅为题材,表现了他们的性爱生活和游览活动。作家以富于抒情色彩的优美笔致,描绘年轻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用雪国独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创造出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诸如,列车行驶在皑皑雪原,夜幕开始降落,然而尚未将雪原全部覆盖起来,大地还留着一片模糊的白色。坐在火车上前往雪国去会驹子的岛村。正从车窗欣赏这蕴含着一种神秘感的黄昏美景,忽然一张同这衬景非常调和的影影绰绰的面孔和一双明亮而不十分清晰的眸子引起他无上的美感,他仿佛被一种无法形容的魅力征服了。驹子陪岛村一夜温存之后,清晨时镜梳妆,红颜黑发,受到窗外白雪的烘托。岛村欣赏着,未免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恍惚。
  1935年前后《文艺春秋》、《改造》两本文学杂志上分别连载。

《雪国》-艺术特点

川端的小说在思想内容上引起褒贬不一的评论,然而他“高超的技巧”却是公认的。《雪国》具有代表性。他把西方现代派的某些创作手法和日本固有的文学传统结合起来,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还是情节结构方面,均能另辟蹊径,为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川端继承日本古典文学重视人物心理刻画的传统,在细腻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在《雪国》中巧妙运用自由联想这种独特的心理描写法,把叶子的形象放到岛村的脑海里去,让岛村在逻想中强化和美化叶子的形象,从而也就细腻地反映了岛村本人的性格和品质。

第二,在结构上借鉴西方“意识流” 的创作手法,突破时空的连贯性,主要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或作者创作的需求作为线索,展开叙述。《雪国》在总体上基本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在某些局部又通过岛村的自由联想展开故事和推动情节,从而适当地冲破了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形成内容上的一定跳跃。这就使作品避免了平铺直叙、显得呆板的毛病,从而使作品波澜起伏。

第三,作品鲜明地体现了“新感觉派”所主张的以纯粹的个人官能感觉作为出发点,依靠直觉来把握事物的特点。比如《雪国》结尾描写叶子在蚕房火灾中为救出孩子而献出生命的一段情节,依靠直觉写得既悲且美。在岛村眼里,火灾充满诗意:地上洁白的雪景,天上灿烂的银河,天地之间火花飞舞,而叶子美丽的身躯从楼上飘然落下……在岛村心目中,也可以说是在作者心目中叶子虽死犹生,她的死不过是“内在生命的变形以及那变迁的过程”。从艺术效果来看,这种描写似乎使叶子这个非现实美的幻影在作者的直觉中得到最后完成。

《雪国》-作品思想

《雪国》中的虚无思想深深地渗透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是“东方式”的虚无。尽管川康成初登文坛时,因对文坛现状不满,曾与横光利一等发起“新感觉运动”,试图以达达主义、表现主义等西方现代派手法创造一种全新的感觉世界不重视日本文学传统,曾经“企图否定它,排除它。”但川端康成在中年后,越来越发现自己对“没有经历过西方式的的悲痛和苦恼,在日本也没有见过西方式的虚无和颓废”。他开始向传统靠拢。在创作《雪国》时,为了写这个世界不存在的美,他只能从日本传统文化中寻求创作灵感。

日本文化在历史长河,以“真实”为基础,自力地生成“哀”的特殊品格,并继而形成浪漫的物哀,幽玄的空寂和风雅的困寂三者相通的传统文化精神。在物哀文学观念发展过程中,紧式部作出重大贡献,她在《源式物语》中,从简单的感叹到复杂的感动,深化了主体感情并由理智支配文学素材,使物哀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含赞赏亲爱、共鸣、同情、可怜、悲伤的广泛含义,而且感动的对象超出人和物,扩大为社会世相,感动具有观照性。在紫式部看来,物哀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人的感动,以男女恋情的哀感最为突出;第二层是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对人情世态,包括天下大事的咏叹;第三层则属观照性的,它是对自然物的感动,尤其是季节带来的无常感,即对自然美的心。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表现出的虚无与《源式物语》中的物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物哀的第一层是对人的感动。尤其是男女恋情的哀感。这在《雪国》的创作动机中表现了出来,川端康成曾说过:“《伊豆的舞女》也罢,《雪国》也罢,我都是抱着对爱情表示感谢的心情写就,这种表现,在《伊豆的舞妇》中纯朴地表现了出来,在《雪国》中则稍微深入,作了痛苦的表现。”从男女间的恋情出发来表现悲哀思想,这是日本古典文学传统。《雪国》中驹子真心爱上岛村,不能自持,岛村清楚地知道驹子迷恋上他,但他认为驹子的爱情追求甚至她的生存本身就是徒劳的,可悲的,岛村在驹子为生活而生活,为爱情而爱情这一女性悲哀的苦海是漂荡着,他的内心为苦涩所浸泡。他倾心叶子,叶子可望而不可及,这种虚无感与物哀是相通的。物哀的第二层是对世相的感动。《雪国》整部作品都是在偏僻乡村发生的,似乎与现实联系不大。但联系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发现,在川端康成创作《雪国》时,日本军国主义正进行疯狂的侵略战争,川端康成没有下面反映这场战争,而是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正如日本评论家岛崎秀树说: “川端康成对军国主义是消极抵抗,《雪国》便是例子。”川端康成把现实抽象化,把虚无世界把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人情世相中,暗示人生徒劳。物哀的第三层观照性,它是对自然物的感动。自古以来,日本文学家以自然为友,以回时为伴,很了解自然的心,即自然的灵性。他们在自然中发现美的存在,进而创造文学的美。雪国在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山上还有白花、杉树。在雪国,月色也是别有特色,“山头上罩满了月色,这是原野尽头惟一的景色,月色虽以淡淡消去,但余韵无穷,不禁使人产生冬夜寥峭的感觉。”“盈盈皓月,深深地射了进来,照亮得连驹子的耳朵的凹凸线条都清晰地浮现出来。”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浸透着岛村的主观情绪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这与物哀是相通的,物哀不是直观而是靠情绪,想象力去感受自然,在欣赏自然景物时潜藏着一种爱情的哀愁情绪留有诗韵,包含无常的哀感和无常的美感。

日本传统文化经由镰仓时代禅宗世俗化演绎出空寂幽玄,即强调从“无”的境界中发现完全的、纯粹的、可谓“无中万般有”,平安时代,闲寂与以幽玄为基调表现苦恼的更具情绪性的空寂相分离,表现出以风雅为基调,表现寂寥之情更具情调性的特征。不像物哀那样耽于悲衣与同情的感情咏叹,而是让人们不断体味其不乐的寂寥感,一种精神性的“寂”。川端康成也说:“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川端康成在《雪国》中不厌其烦地描写雪夜、夕阳、甚至于叶子的死,作者都展现出“银河泻入心理”那种欣赏似的闲寂的虚无。正如川端康成喜叹引用的清少纳言在《枕草子》里的一句话:“往昔徒然空消逝”。在他眼里,终极的空虚才是真正的美的所在,而对于美,我们还需要感受。这种感受性格是川端康对于闲寂的继承与发展。总之,川端康成是以“虚无”本来面目表现社会人生的,在《雪国》里,川端康超越了世俗道德的规范,在朦胧中展示事件,创造出一种虚幻的美,超越现实美的绝对境界。他所守望的是一片看不到颗粒的精神田野。

《雪国》-作品评论

《雪国》以敏锐的感受及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在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上,以病态、诗意、孤独、衰老、死亡来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追求一种颓废的至美,达到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至境。

川端氏的《雪国》里,纤细连接着强韧,优雅与人性深渊的意识互挽着手。在其明晰之中,隐含着不见底里的悲哀,尽管属于现代,中世纪日本修道僧的孤独哲学却呼吸于其间。他对用语的选择,显示出现代日语极致的精妙,以及微妙的震颤和战栗的感受性。–著名学者 三岛由纪夫  

由于川端康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川端文学作为世界文学之一事实上已增强了它的权威。–著名学者 长谷川泉  

川端文学是丰富多彩的,但并不复杂,总是清洁和透明的。–著名学者 奥野健男  

从《雪国》开始,川端的创作无论从内容或从形式来说,都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即以抒情笔墨刻画下层少女的性格和命运,并在抒情的画面中贯穿着对纯真爱情热烈的赞颂,对美与爱的理想表示朦胧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徒劳毫不掩饰的渲染。对人物心理刻画更加细腻和丰富,更加显出作家饱含热情的创作个性。–著名学者 叶渭渠  

川端康成的作品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实质。–摘自1968年诺贝尔委员会授奖辞 
《雪国》-笔触特色

《雪国》中的虚无思想深深地渗透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是“东方式”的虚无。尽管川康成初登文坛时,因对文坛现状不满,曾与横光利一等发起“新感觉运动”,试图以达达主义、表现主义等西方现代派手法创造一种全新的感觉世界不重视日本文学传统,曾经“企图否定它,排除它。”但川端康成在中年后,越来越发现自己对 “没有经历过西方式的的悲痛和苦恼,我在日本也没有见过西方式的虚无和颓废”。他开始向传统靠拢。在创作《雪国》时,为了写这个世界不存在的美,他只能从日本传统文化中寻求创作灵感。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www.books51.com/223178.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家常读书·文学系川端康成 作品选(伊豆的舞女 古都 雪国) (The Dancing Girl of Izu)家常读书朗读版[MP3] → http://www.books51.com/22317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