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索引


会员福利

资源无源时,可利用百度网盘 & 迅雷云盘取回

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神秘内容,请 登录 / 注册 后查看

会员可见全站福利 !

中文名: 北魏唐宋死亡文化史

别名: Cultural history of death in medieval China

作者卢建荣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麦田出版

书号: 9789861730103

发行时间: 2006年

地区台湾

语言繁体中文

简介

IPB Image
内容介绍:

透过卢建荣教授这一本北魏唐宋死亡文化史,读者可以了解五世纪到十一世纪的中国士人阶级所共享的死亡文化,其中就以墓誌为例,墓誌是唐宋文人高度竞逐其文学成就的主题,其中有我们不知的文学运动、宗教信仰的衝突与社会变迁,隐而不显於高悬灵堂的輓联之上,而是从墓穴中出土的墓誌铭中,一一地吐露。能够特别洞察到墓誌铭的价值是本书非常卓越的贡献,并且从其中抽丝剥茧地分析士人如何看待死后的世界透过花大钱甚至举债迁坟邙山的社会集体行动,以期死后家族亲属可以地下重聚。合葬或独葬与传统婚姻制度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从第三章到第五章,死后相约泉下、遗嘱和饰终之典以及佛教死后信仰的影响,即使处於一千年后的现代华人社会,还是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影响,即使以非常不同的表达,诉说著非常接近的心态结构。
  卢的北魏唐宋文化史,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与法国史学家PhilippeAries的死亡史研究相提并论的一本巨著,他们都企图透过死亡这个向度来说明某一个阶层或者一个社会的集体心态,以及从死亡相关文类中,如何再现社会的身份与阶层差异,以及士大夫看待自我的方式。在Aries的研究中,他区分了四到五个时期,每个时期与其他时期有延续也有差异,在卢著,虽然只是讨论一个长时段的结构,但是却相对地强调法国社会学理论家布迪尔(PierreBourdieu)的概念场域、惯习、自主性等,藉此说明为何墓誌中的死亡观念和社会实做得以不变六个世纪,我认为这是一个突破性的尝试和强烈的企图心,透过新的区分原则和史学关怀,有别於朝代的或者西方汉学家的几个历史分期,同时打造中国死亡研究的社会史和文化史。
  如余英时、蒲慕州等人都曾经关注中国人的生死这个主题。恰好组成一个连结和比较的历史进程,余英时先生的东汉生死观,讨论了大思想家王充的论衡和道家的太平经和太上感应论等概念,如何结构著东汉时期的生死事务,儒道思想对於生死概念的影响,不论是衝突或者融合,儼然就是一个思想的上层结构,笼摄著我们思考的边界;蒲慕州鬼魅神魔或墓葬与生死等书,衔接著唐宋以后,愈加发达的佛教与佛教世俗化之后与民间信仰及道教的融合,诸如冥报、地狱和功过格等,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甚至现在我们都没有脱离活在这数个死亡意象构成的生活世界。
  死亡、仪式与宗教的长时段特质,使得这本北魏唐宋死亡史诉说的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过去,或者一个隐然消失的老故事,或历史陈蹟,而是一个现在的过去(past of present)。
  -萧旭智  

作者介绍:

卢建荣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并兼任国立台北大学历史系教授、私立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
主要专长是中国古代文化史和当代台湾文化史,著有《分裂的国族认同,1975-1997》(台北:麦田,1999)、《入侵台湾》(台北:麦田, 1999)、《台湾后殖民国族认同,1950-2000》(台北:麦田,2003),以及《从根烂起:揭穿学阀旧体制操弄教改的阴谋,1990-2002》(台北:前卫,2002)等书及各式论文、文章百餘篇。作者於二十世纪九O年代将欧美新史学(即新文化史)引进台湾,除了为文评介此一学风,更有系统地主持译介工作,使台湾增添数十本西方名著译作,在使台湾躋身华文世界史学文化工业的领先地位上,功 不可没。此外,作者不仅开学术新风气,还身体力行,取史学先进国之治学进路,研究中国与台湾的历史,这使得读者在阅读其作品时深感别开生面。

内容截图:

IPB Image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标签: ,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www.books51.com/239562.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北魏唐宋死亡文化史 (卢建荣)扫描版 卢建荣 → http://www.books51.com/23956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