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索引

:

在纳粹的官方宣传中,他是与德国结婚的孤独的“元首”,可事实上他有一个情妇:爱娃·布劳恩。她的存在直到“第三帝国”的最后一刻都受到严格保密。这个与希特勒共同生活多年,又在他毁灭前夕嫁给他的女人是谁?与世界史上的大罪人之一一同生活,这意味着什么? 本书作者海克·格特马克尔调查了现存的有关这段关系的所有线索,创作出一部引人入胜的传记,让我们近距离地看到希特勒更隐秘的一面,以及纳粹分子家庭生活的真实图景。本书还附有大量珍贵历史图片,更生动切近地展现了纳粹统治时期的历史真相。

概述:

爱娃·布劳恩的洗礼名字叫做爱娃·安娜·保拉·布劳恩,她是在慕尼黑长大的,是一位职校老师的二女儿。她生于1912年2月6日,其时德国和世界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巴尔干半岛的多民族国家和边境争端早就让它类似于一只火药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发生了行刺奥地利王储弗朗茨·菲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的事件,很快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了,1919年在《凡尔赛条约》中同意赔款。私人生活中,布劳恩家的气氛也很紧张:弗里德利希·布劳恩和他的妻子弗朗齐丝卡,夫妻俩在结婚11年后的1919年经历了一场婚姻危机,两人最终于1921年4月3日离婚,分手原因不明。有可能是像许多夫妻那样,弗里德利希·布劳恩的参战造成的长年空间距离导致了疏远。1914年他主动报名参军,开始时主要被派在塞尔维亚,直到1919年4月底他在乌尔兹堡的一座战地医院里服务。这段时间,弗朗齐丝卡·布劳恩,一位兽医的女儿,婚前在一家慕尼黑纺织厂里做女裁缝,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独自拉扯三个小孩。离婚时法庭将当时分别为13岁、9岁和6岁的三个女孩的抚养权判给了她。但这次分手只是短暂的,次年,1922年11月16日,弗里德利希·布劳恩和弗朗齐丝卡·布劳恩就又复婚了。
普通市民生活 对于布劳恩家庭的重新结合,经济原因起了主要作用。毕竟战后德国饥荒横行,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并于1922年8月达到第一个高点,美元同马克的比价达到了1美元兑换860马克。于是,外国人纷纷拥进德国,抢购便宜货,德国人拿着他们变得没有价值了的钱越来越难买到基本食物,其结果是罢工、绝食和失业者的骚乱。虽然弗里德利希·布劳恩是名教师,不受失业影响,但在1922/23年的通货膨胀期间,当1镑黄油卖到13000马克时,公共服务机构的职员的薪水保持不变,而自由职业者、匠人和小企业主的收入也大幅贬值。在这种收入停滞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自是无法维持两个家庭。
直到1923年11月实行货币改革之后,经济形势才得以缓解。通过货币改革,任职仅3个月的帝国总理古斯塔夫·施特菜瑟曼成功地实现了货币的稳定,并使赔偿问题出现了转机。自从1919年6月28日签署了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授意的《凡尔赛和平条约》以来,德国和同盟国之间有关赔款的额度和方式的争执就在逐步升级。但施特莱瑟曼的谈判技巧,尤其是同法国的谈判,还是促成了1924年8月16日在美国银行家的鼎力帮助下在伦敦为德国制定了一个不太严厉的融资计划。“达维斯计划”——它是以重要参与人、美国律师和银行家查尔斯·达维斯的说法命名的——规定要支持德国经济,以此方式促进欧洲的重建。随后的几年里,8亿金马克的国债和私人投资从美国涌进德国,终于实现了向往已久的经济繁荣。魏玛共和国所谓的“二十年黄金时代”开始了,在这20年里,蓬勃发展的主要是出口工业,而失业率继续居高不下,国家债务增加。
对于布劳恩一家来说,这一发展意味着经济情况好转很多。于是他们在1925年搬进了慕尼黑艺术和娱乐区的,位于施瓦本的霍亨佐伦街93号一座带女佣的大房子里。接下来的几年这家人也买得起自己的汽车了:一辆宝马3/15,是用一份继承来的遗产的钱支付的。很显然,经历了通货膨胀时期的痛苦,他们尽快将他们的钱换成了实物。但是,尽管物质生活很大程度上无忧无虑,布劳恩夫妇的婚姻还是不幸福,因此,爱娃·布劳恩最好的女友赫尔塔·奥斯特迈耶尔在后来的一封声明中形容他们当时的家庭关系“不是太令人高兴”。奥斯特迈耶尔说,爱娃·布劳恩因此“几乎整个少女时代都在我家”度过,也“与我在我家亲戚的庄园”上度假。她同这位女友的父母关系如此密切,也叫他们“父亲和母亲”。赫尔塔·奥斯特迈耶尔1936年结婚后改姓施奈德尔,从学生时代就认识爱娃·布劳恩,是爱娃·布劳恩唯一的闺中密友,直到纳粹统治结束,她和她的孩子都是山庄的常客。
因此,这位女友的陈述很重要,它与布劳恩家庭的说法互相矛盾。特别是弗朗齐丝卡·布劳恩,面对记者奈林·E.古恩,她显然是在强调,她的女儿是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长大的。古恩记录道,她保证对她的婚姻“没有丝毫不良影响”,“都没有真正争吵过”。面对具有法律效应的离婚事实,这一说法显然不真实。像所有的家庭成员一样,1945年之后,由于同希特勒的个人关系,弗朗齐丝卡·布劳恩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处于辩护的压力之下,她在回忆时虚构出了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私人田园生活。
不管怎样,20年代中期,弗里德利希·布劳恩能够为他的家庭提供一种稳定的、中档的舒适生活,这种舒适延伸到女儿的教育上。于是,读完公立学校(1918—1922年)后,爱娃·布劳恩先是就读于滕格街上的一所离家不远的私立学校。1928年就读于英河畔的辛姆巴赫的“玛丽恩霍厄”学院,这所学院富有传统,信奉基督教,位于德奥边境上。有一幅制作于1700年前后的麦丽昂铜版画,画上,从辛姆巴赫可以越过一座古老的木桥眺望布劳瑙,1989年4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就出生在那里。辛姆巴赫的这所学院几年前才开设了一所家政学校,学院本身1864年就有了,由遵从伊格纳提乌斯·封·罗约拉的祈祷练习和规定的教会团体比亚特·马丽娅·维吉尼斯神学院主持,由英国修女玛丽·沃德(1585—1645,17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之一)创办,因此在德国也叫做“英国小姐学院”,这个在全欧洲活动的妇女教会至今都被视为现代妇女教育的先驱。在那里,爱娃·布劳恩除了学习家政服务,还学习会计和打字,从而接受了未来的职业生活的教育——在那个时代,这种道路对于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的女孩来说还不是理所当然的。1929年7月22日,爱娃·布劳恩从慕尼黑返回辛姆巴赫,当时已经17岁的她又住进了父母家。仅仅几个月之后,1929年9月,她就通过慕尼黑一家报刊上的广告找到了一个学徒职位:摄影师海因里希·霍夫曼在为他的工作室寻找员工。P25-27

截图:



会员福利

资源无源时,可利用百度网盘 & 迅雷云盘取回

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神秘内容,请 登录 / 注册 后查看

会员可见全站福利 !


标签: ,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www.books51.com/278313.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爱娃·布劳恩 与希特勒相伴的人生 格特马克尔 影印版 → http://www.books51.com/27831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