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美国很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在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等学术机构讲授经济学课程。还在政府部门担任经济学顾问。现在是斯坦福大学“罗斯与米尔顿·弗雷德曼”学会的高级研究员。

他的著作有《知识和决策》、《种族主义美国》、《赛跑和文化》、《说话晚的孩子们》、《爱因斯坦综合征》等20多部。他的《诡辩与真相——经济学入门》(Basic Economics)一书已被译成六种语言。其文章和随笔多次发表于《财富》杂志、《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全国性媒体。

索维尔获得过多种荣誉,包括总统人文成就奖、全国人文学科奖、布莱德雷基金奖。

目录:

前言
第1章 什么是经济学?
第一篇:价格与市场
第2章 价格机制的作用
第3章 价格控制
第4章 综述
第二篇:工业与商业
第5章 商业兴衰
第6章 利润与亏损的作用
第7章 大企业与政府
第8章 综述
第三篇:工作与报酬
第9章 劳动生产率与报酬
第10章 受管制的劳动市场
第11章 综述
第四篇:时间与风险
第12章 投资与投机
第13章 风险与保险
第14章 综述
第五篇:国民经济
第15章 国民产出
第16章 货币与银行系统
第17章 政府职能
第18章 政府财政
第19章 综述
第六篇:国际经济
第20章 国际贸易
第21章 国际财富转移
第22章 综述
第七篇:特殊经济问题
第23章 市场之谜
第24章 “非经济”价值
第25章 写在书末的思考

 



会员福利

资源无源时,可利用百度网盘 & 迅雷云盘取回

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神秘内容,请 登录 / 注册 后查看

会员可见全站福利 !

会员下载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www.books51.com/578.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诡辩与真相:经济学入门 – 托马斯·索维尔 → http://www.books51.com/57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已有 3 条评论

  1. books51
    2017/06/14

    薛兆丰《经济学原理》课上推荐的两本参考书之一,另一本是张五常的《经济解释》

  2. books51
    2017/06/14

    “A few lines of reasoning can change the way we see the world.”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一只经济学“死鸟”——对经济学概念一无所知不说,还甚是轻视经济学。经济学,是当今中国十分火热的一个名词,仿佛一个人学了经济,他就开始发出金子般的光芒——一身的铜臭气,我所不齿也。可以说这本书把我从一只“死鸟”逐渐地变成“菜鸟”。
    本书开篇就指出:”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the use of scarce resources which have alternative uses.”——唉?经济学原来跟金钱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啊,作为“死鸟”的我开始对经济学有了一丝好感。
    读着读着,我开始逐渐发掘标题的意义,没错,几行的说理文字的确可以改变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种改变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足可以颠覆我的一些cherished opinions的地步。
    根据书中所讲述的道理,我将在下文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粮食可以自由买卖吗?”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不能!粮食事关人民的生死,是关乎国家命脉的产品,如果有人垄断粮食产销,哄抬粮价,后果不堪设想。——熟悉吗?这是任何一个在我国接受过中学教育的公民都熟知的理论。如果没有记错,政治书上是这样叙述的“交通运输、金属、粮食、军火这些商品事关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不能任由它们在市场上自由流通。”
    我之所以选择粮食这个话题进行讨论,也是基于以上的原因。粮食不同于电视、相机、汽车这些产品:电视贵的要命,我们不看就是了,不看电视不至于出人命呀。但是粮食呢?要是粮食贵得要命,我们是吃还是不吃呢?
    在展开讨论垄断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区分一下垄断的定义。根据本书中的讲解。垄断不是“一个大公司一枝独秀而致使别的同行业的较小公司无法正常运营”,而是“一个大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去阻止同行业的小公司进入这个行业的市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个概念是市场竞争的“果”,是自由的市场竞争的一个自然产物;后者则不同,只有当一个大公司掌握了合法的“剥夺权”的时候,它才能阻止别的小公司进入这个行业的市场。在这个意义下,衡量一个市场是否出现垄断的判断标准不应该是这个市场有多少实际的竞争者,而是这个市场中的大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能力阻止同行业的小公司进入市场——尽管这个市场中可能有很多的竞争者。
    另外一个问题是,垄断是有类可分的:Socialist monopoly和Capitalist monopoly. 前者是苏联体制下的垄断;后者是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垄断,像A&P和Alcoa这样曾经辉煌的大公司。这两类之间同样有着天壤之别。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开始讨论垄断的相关问题了。接着一开始的疑问:粮食进入市场自由买卖,那么当一个大型垄断企业出现并且哄抬粮食价格致使粮价prohibitively expensive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问题的焦点在于价格上。我们分为两种情况讨论。第一,政府介入,控制粮价使粮价降到一个合理的位置:粮食公司有利可图,同时,普通的百姓能够负担得起。与此同时,政府果断地出台一系列限制垄断企业继续发展壮大的措施,比如规定粮食的收购地点之类的。如此这般双管齐下,垄断公司应该老实下来了吧!可是事实并不一定如此。首先,价格被强行压低,这无疑会大大抑制投资者的热情——原先那些跃跃欲试准备进入粮食市场大捞一把的小老板们至此就要犹豫一下了。这还不算完,各种各样的对于粮食巨头的规定和限制也会进一步抑制投资者的兴趣——哪里有集权,哪里就有腐败。在粮食市场上,政府发下来的“手铐”拷的不仅是大亨,也铐住了那些小投资者的手脚。还有,自由的市场迫使各个公司千方百计地以最大的效率运营;然而,这样一个被严加看管的市场,一个公司很难做到这一点。换句话说,公司的老板们要为此付出更多的成本。如此这般三番折腾(可能还有别的因素,但是我在此书中还未遇到),粮食市场的大门算是彻底对小投资者们关闭了。其次,再说说政府机关的公务员。有一点必须要申明: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不会在乎什么“价格”“利润”“亏损”,他们只在乎自己的仕途——这一点在哪个国家都一样。就像商人只会在乎自己赚到了多少钱。他们需要政绩,于是,他们要把本地区的仓廪填得满满的以向天下昭示:我们的粮食足以自给自足。他不会理会这样的建议:应该把粮食出售到更加需要它们的地方去。因为利润跟仕途无关。与此同时,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在粮食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粮食的分配效率也会跟着出问题:需要的地方得不到粮食;不怎么需要的地方粮食多得出奇。这就催生了“黑市”——比垄断企业的毁灭性不差。黑市从此便可以拼命地抽取民脂民膏了。到头来,吃亏的还是普通百姓。对于农民来说,他们的接到的订单数量和交易金额直线下降——从事粮食买卖的人太少了,而且,从事黑市交易的人还会刻意地压低收购价格以谋求暴利,于是,大量的农民无奈地放弃了耕种,涌向大城市某生存——无疑会引发社会问题。这样,就引发了粮食产量的下降。连锁反应是:仅有的销售者的热情和服务也会下降。以前粮食产量多的时候,为了进一步的多赚钱,销售者可能卖得是“富硒米”——一种单位利润高的米;现在不一样了,粮食本来就稀缺,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我都敢往柜台上摆,爱要不要。消费者就更惨了,他们不仅要忍受投机倒把人员和黑市的剥削,还要同时吞咽下从“正规渠道”花了不少的钱买来的陈芝麻烂谷子。
    如果政府不管呢?一方面,高粮价会引来源源不断的投资。正如上文所说,没多少钱的投资者为了狂捞一桶金,会源源不断的涌入市场。他们可以为消费者开出“正常”的粮价——因为这才是他们唯一能与大公司抗衡的地方。薄利多销嘛!同时,其他行业的大公司也不会放着好处不捞。比如说,一家做饼干、面包的超大企业可以借势建立自己的农场,雇佣农民,建粮食加工厂…生产出来的饼干、面包同样可以当作主食,但是价格可要比直接卖大米的那家大企业少的多哦!同时,原先那些小型的粮食企业为了在滚滚的洪流中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千方百计的出“奇招”制胜。比如发明一种先进的方法,可以使忍无可忍城市居民自己在城市的楼房顶种植粮食蔬菜,自产自销,打破大公司对农村粮食的垄断。(这种方法不是异想天开,《科学美国》人上曾经有这样的报道)这时,城市的消费者们选择的余地就会多样起来:买小公司的粮食比市价便宜;舍不得买大米,我也可以吃面包,因为这时的面包要比大米便宜;两者都舍不得的,我干脆自己种,这总可以了吧?就这样,面对着成群流失的客户,那些垄断大企业还敢不敢漫天喊价?这不是自断财路吗?(对了,以上讨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任何一家垄断型大企业都不可能占有全国的粮食,一是资金不足,二是机构设置跟不上,粮食无论如何也会以某种或几种方式被分配到全国各地)
    如此看来,垄断企业不是那么随随便便就可以存在下去的!垄断企业必须有政府和法律的保护(书中语,意译)。
    相反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垄断企业发挥的作用仅仅是“资源的重新分配”。原来大米都直接卖了,现在大米被另一家公司加工成米线以后卖掉了——总量不变,只是使用方式不同而已。但是,这种重新分配绝不会造成这种现象:“需要粮食的地方得不到粮食;不怎么需要粮食的地方粮食多得吃不完”——个体经营者追逐利益的智慧加在一起是骇人的,是任何一个policy都比拟不了的。
    最后,我要郑重承认:邓小平同志是睿智的。不管怎么说,他迈出了第一步。市场经济最好!
    “The statesman who should attempt to direct private people in what manner they ought to employ their capitals, would not only load himself with a most unnecessary attention, but assume an authority which could safely be trusted to no council and senate whatever, and which would nowhere be so dangerous as in the hands of a man who had folly and presumption enough to fancy himself fit to exercise it.”
    —-Adam Smith

  3. books51
    2017/06/14

    不常的经济学常识和柿油主义又一课

    很有营养。
    核心是自由市场。一切组织自由流动的都会降低经济体的效率,在客观上阻碍(比如地理条件,时间)是必然存在的,能做的是减少主观的阻碍。
    许多例子只是用来解释经济学上的理想化模型,现实中的种种障碍使理想状况很难出现。作者用他的理论对事实加以解释,但是实际上他给出的理由可能仅是某个现象出现的复杂原因之一。甚至在书中未给出逻辑推导的情况下不能轻易认为两者存在因果关系。
    警惕媒体,政治家以及其他人所大规模创造出来的冠冕堂皇的词语和各种道德绑架。警惕对统计数据的曲解。

    三观刷新如下
    经济是资源配置的调整 人为控制价格会导致需求得不到满足
    利润是效率的价值
    自由和市场并不天然伴生
    不是成本创造价值,而是需求创造价值。
    经济并不是零和博弈,有人受益就有人受损
    投机和赌博实际上正好是相反的。赌博是在创造一种本来不存在的风险,而经济上的投机则是涉及对固有风险的最小化,并使风险由最有承担能力的人来承担
    在市场经济中,成百上千的人利用自己的情况和偏好所拥有的第一手信息来对外作出反应。在计划经济中计划者面对的信息则少得多,故其很容易作出错误的预测。故可以说价格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表现。
    自然资源的储备并不仅取决于其物理储量,还要对其成本,价格及现值进行考虑。
    经济决策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合成谬误 忽视了个人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使那些对其中一个人适用的东西对整体就不适用了。
    通货膨胀其实就是一种隐形税收。
    诚信所带来的正面效益并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是逐渐产生的,对于一个规模大而且会产生抑制效应的官僚机构来说可以通过贿赂使大多数限制减轻,但这个机制一旦开始整个就会逐渐走向完全腐败
    外部性导致集体决策有时比个人决策更有效率。
    私人年金与政府养老金区别在于前者通过将保险费用于投资是真正创造了财富的,而后者只不过将正在工作的人们那里收取的保险费用于支付退休金
    大萧条时期政府的干预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使这场经济灾难持续的时间远远超过之前衰退的原因。
    随着电子货币支付业务的发展,任何对于某国货币可靠性变化的反应都是瞬间的。任何想要制造通胀的政府都知道资金可以迅速从其经济体中抽逃。由此产生的规则和之前金本位制所产生的是不一样的,但是否有效仍待测试。
    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加剧这些国家的腐败。
    大学 作为非营利组织,并不会由营利和亏损决定其命运,所以它可能成为意识形态观点的宣传地,以及异己观点的限流器,即使事实上让学生接触到一系列相反的和相互竞争的思想将更好的为教育目标服务。
    经济学提醒我们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存在"解决方法",而只有权衡取舍。
    仅有当阻碍新的竞争进入的壁垒存在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剥削。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