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专区切换至【手机版】

脉轮能量书全 - 第 19 页

这样看起来似乎很危险,不过我们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因为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失去了对自己的认同:我们就是我们的头脑!但是对我而言,这种事情还是有着可能性,或许,一个新的人类能够就此诞生。我们可以觉知到头脑,那是因为——头脑不是我们。

头脑不是“我”;头脑就象是肾脏一样,都是身体的一部分。我可以透过移植而得到一个新的肾脏,而我仍然是同一个人,没有什么变化,同样地,我也可以透过一个移植的头脑,毫无变化地继续生活下去。我可以继续当我曾经是的那个旧的“我”,只不过现在多增加了一个新的头脑。头脑其实不过是一种机械装置而已,但由于我们对头脑认同,许多紧张因而产生了。

对第四个身体而言,觉知就是健康,而不觉知就是疾病;觉知就是放松,而不觉知就是紧张。由于思想,以及你对头脑思想的认同,所以你一直生活在思想之中,而在你和自己真实的存在之间创造出了一道障碍。

你的身旁有一朵花,可是你永远无法了解它,因为你会去思考它。花会凋谢,而你会继续思考关于这朵花的事情。思考在你和你的经验之间创造出一层隔阂,那层隔阂看起来像是透明的,但是,它并不真的那么透明,它的透明只是一种假象。

比如说,你现在在听我说话。但是,很有可能你们并没有真的在倾听我说话。如果你们开始在思考我所说的话语,那你就已经停止倾听了,你不是在我之前就是在我之后,而不是和我在一起。你要不是在你的头脑里重复着我过去所说的话,不然就是根据我过去所说的话在投射未来,不论如何,你头脑里所转的不会是我这个片刻正在说的话语。

你甚至可以分毫不差地重复我所说的话,你头脑里的机械装置记录下了那些话语,它可以重复我所说的话,把它们再复制出来。然后你会说:“如果我没有倾听你所说的话,我怎么能够复制出它们呢?”一台录音机可以录下我说的话,但那不是倾听。或许你人在这里,或许你的人根本是心不在焉的,不论如何,你的头脑都可以象机器一样不断地运作;你的人根本是不必要的,你可以一边不断地思考,耳朵一边不断地听。你的头脑,你的第四个身体、心智体已经成为一道障碍。

这道障碍就矗立在你和存在之间,每当你一碰触到些什么,你就远离了你的经验;每当你一看到些什么,你就远离了。我用我的手握住你的手,这是一件真实存在的事情,然而,很可能你的人根本不在那里,这么一来你就错过了。你或许知道我的手,你或许碰触到、经验到我的手,但当时你却在你的思想里。

在第四个身体上,一个人需要觉知到他的思想过程,把这些思想当成是一个整体,不去选择,不去决定,不去批判,就只是觉知它。如果你能够变得觉知,你会开始放掉那些对头脑的认同,而不认同头脑的种种机械化反应就是放松。

存在、意识和喜乐

第五个身体是灵性体。对灵性体而言,它唯一的紧张就是对自己的无知。你一直都存在,但是你非常清楚知道“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你经历生活,你做这件事情,然后你又做那件事情,你到达这里,你又到达那里,但是这份对自己的无知一直都跟着你。它一直跟在你的后面,不论你怎么试着去遗忘它、逃避它,它都一直形影不离的跟着你。你没有办法逃避你的无知,你知道自己不知道,而这也正是第五个身体的疾病。

那些在希腊特而菲城的人写了一本和当地神庙有关的书,书名叫做《认识自己》。那些人非常关心第五个身体,他们持续不断地在第五个身体上工作。苏格拉底一直反复地宣导:认识自己,他所关心的也是第五个身体。对第五个身体来说,对自己的了解是唯一的知识。

对第五个身体来说,它的紧张就在于“知”和“无知”之间。

你要记住,我说的是“知”和“无知”,而不是说知识和无知。知识,你可以从各种经典中去收集获得,但是你无法从任何地方收集得到“知”。许多人就是基于这种谬误、这种对于知识与知的误解,而盲目的四处搜寻着。“知”永远都会是你的,我没有办法把我的“知”传达给你,我能够传达给你的只是我的知识。经典传达知识,而不传达“知”。典籍可以说你是神,你是灵魂,你就是至高无上的自我,但这不是“知”。

如果你紧抓着这种知识,那么你的内在会产生极大的紧张,而伴随着这些虚假的知识、外求得来的知识与资讯所出现的,则是你那无知的感觉。你是无知的,但你同时又会觉得自己知道,这种状况会在你内在创造出极大的紧张。你最好还是保持是无知的,同时知道“我是一个无知的人”。这么一来,紧张虽然还是会在那里,可是不会那么强烈。如果,你能够不用从其他地方所获得的知识来欺骗自己,那么你就能够往自己的内在去寻找、去探索,如此一来,“知”会是可能的。

因为,你至少可以肯定“你是存在的”。不论你是什么,你都存在,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然后,你也是一个知道的人。或许你知道的是别人,或许你知道的只不过是个幻觉,也或许你所知道的并不正确,但不论你知道些什么,有两件事情是你绝对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你的存在和你的意识。

但你还是少了第三件事情。如果一个人的核心状态能够用三个向度来表达,那会是存在、意识和喜乐。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是存在的了,也知道我们是个有所知的人,我们是意识。现在,唯一缺乏的就是喜乐了。不过,当你开始往内在去寻找时,你也会开始知道第三件事情,那就是喜乐已经在那里了。你的存在的喜乐与狂喜已经在那里了,而且,当你发现到喜乐时,你也开始彻底地认识自己,认识你的存在、你的意识、你的喜乐。

除非你发现到喜乐,否则你无法彻底地知道你自己,因为一个不快乐的人只会不断地逃避自己。我们的整个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逃离自己,而所有人对我们都有着无比的重要性,因为他们的存在帮助我们逃离自己。那就是为什么我们永远把别人看得那么重要,甚至当一个人开始接触宗教时,他也会把上帝创造成另一个别人。然后,他又可以再去面对另外一个别人。他只不过是在重复同样的错误。

在第五个身体的层面里,一个人对自己的寻找是往内在的,这并不是一种寻求,而是让自己待在“寻找”的过程中。

一直到第五个身体,你都是需要的。一旦越过第五个身体之后,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而自然了。

第六个身体是宇宙体,它的紧张出现在你和无限的宇宙之间,出现在你个体的感觉、限制以及无穷尽的宇宙之间。即使在第五个身体的阶段中,你的存在都还是在你的灵性体之中,你终究还是一个人。而这个“人”到了第六个身体,就变成是第六个身体中的紧张。所以,为了能够放松地与整个宇宙在一起,为了与整个宇宙合而为一,你必须放掉你这个个体“人”的身份。

耶稣说:“无论是谁,当他失去自己时,他也会找到自己。”这指的是第六个身体的境界。一直到第五个身体时,这句话还是无法理解,它完全违反了数学原理。但是从第六个身体开始,这是唯一的数学、唯一合理的可能性——失去自己。

我们一直都在增强自己,让自我的结晶更强壮。一直到第五个身体,你都还携带着这个自我的结晶、自我与个性。如果你坚持自己必须是一个个体的话,你会停留在第五个身体的层面。所以,很多灵性的系统都只停留在第五个身体的层面。所有那些宣称灵魂有个体性,这种个体性甚至在解脱之后都还会持续的宗教系统,都停止在第五个身体的层面。他们说你是一个个体,你透过这份个体性而展现。这种系统不会有上帝、神的概念,这种概念是不需要的。

上帝的概念只存在于第六个身体中。“上帝”、“神”意味着这整个宇宙的个体性,或者,另一个更好的说法是宇宙的非个体性。

存在的并不是“我”,而是我内在的整体才让“我”得以存在。我只是这整个无限存在中的一个点、一个环节。如果太阳明天没有升起来,我就不存在了;我会无法存在,火焰会熄灭。我现在之所以会在这里,是因为太阳存在,虽然太阳距离我十分遥远,但是它依然与我连结在一起。如果有一天地球死了,正如许多植物曾经绝种一样,我也将无法继续存活下去,因为我的生命与地球的生命是一体的。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是存在中的一个环节、一个点,我们不是岛屿,而是海洋。

遗忘你的个体性

在第六个身体的层面中,这种个体性的感觉是唯一的紧张,因为要保有这种个体性的感觉,你必须对抗着那种海洋般的感受。那是一种无限的感觉,一种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点的感觉,那不是“我”的感觉,而是“我们”的感觉。而这个“我们”包含了一切所有,不仅包含了人,包含所有有机的生命体,更包含了所有一切存在的事物。这个“我们”就是存在。

所以“我”是第六个身体中的紧张。你怎么能够失去“我”,怎么能够失去你的自我呢?虽然现在你还无法了解,但如果你到达了第五个身体,事情就会变得容易了。这就像是一个孩子非常执着于他的玩具,他无法想象自己怎么可以丢弃这个玩具。可是当童年结束时,玩具就被丢弃了,他再也不会把玩具找回来。一直到第五个身体,你的自我都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然而,一旦你超越了第五个身体时,你的自我会象是孩子曾经玩过的玩具,你就是很自然地把它扔了,没有任何困难。

唯一的困难在于,如果你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到第五个身体,而不是以突然了悟的方式到达第五个身体,那么,要在第六个身体的阶段彻底扔下这个“我”会是困难的。所以在第五个身体之上的层面里,所有突发性的过程对你而言会变得很有帮助。在第五个身体之前,循序渐进的方式是比较容易的,可是一旦你越过第五个身体之后,反而会变成一种障碍。

第六个身体中的紧张在于“个体性”以及“海洋般的意识”之间。那个水滴必须失去自己,成为汪洋中的一部分。事实上,它并不是真的失去自己,只不过从一滴水的立场来看,它似乎是失去了自己。但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当那滴水一旦消失进入海洋中时,它就得到了整个海洋。那滴水并不是真的失去了自己,相反地,它变成了海洋。

第七个身体是涅盘体,它的紧张在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在第六个身体的层面上,求道的人已经消失了,但是整个存在还在。他还是存在着,只不过不是以一种个体形式存在,而是以整体宇宙的形式存在。存在仍然在那里。

有些哲学和宗教系统就停在第六个身体的层面,停留在“神”或者“解脱”的概念上。第七个身体意味着连存在也消失、进入空无中;那不是失去自己,而是消失,存在变成了空无。然后,你就来到了最根本的源头,一切存在的源头;当存在消失成为空无时,也是回归到这个源头。存在来自于这个源头,空无则是回归源头。

存在只是一个过程,它必须要回归。就象是夜晚跟随着白天来临,而白天又跟随着夜晚而来临。所以,存在之后跟随的是空无,而空无之后则跟随着存在。如果一个人想要彻底的知道,那么他就不应该逃避空无;如果他想知道这整个完整的循环,他也必须完成空无。

宇宙本身还不是完整的,因为在宇宙之上还有着空无。所以,即使神也不是完整的,神只是整个梵天的一部分,神不是梵天,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梵天意味着所有光明和黑暗的结合、生命和死亡的结合、存在和空无的结合。神不是死亡,神只是生命;神不是空无,神只是存在;神不是黑暗,神只是光明。神只是这个存在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所有。

要知道整体就必须成为空无,只有空无才能知道这整个整体。对第七个身体而言,整体就是空无,而空无也是唯一的整体。

这些就是七个身体中的紧张,从肉身体开始。如果你能够了解你肉身体的紧张、它的解脱与健康,那么你就能够轻易地去经验所有的七个身体。你在第一个身体中关于放松、自在的领悟,会成为你来到第二个身体的踏脚石。你如果能够对第二个身体有所领悟,能够感受到以太体全然自在的状态,那么,你就来到了通向第三个身体的阶梯。

在每一个身体中,如果你能够来到它健康、自在的状态,那么下一个身体的大门会自动为你敞开。但是,如果你在第一个身体中失败了,要打开后面几道门会相当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

所以,你就是从第一个身体开始,而不要去想另外六个身体的事情。就是全然地生活在你的身体中,然后,你会突然发现有一道新的门在你面前敞开了。那么你就是继续往前迈进。不论如何,就是不要去思考关于其他身体的事情,否则它们会干扰你,制造出更多的紧张。

所以,不管我说了什么——忘掉它!

 

第二章 灵妙体生与死的经验

灵魂停驻在两种身体中——灵妙体和肉身体。当死亡发生时,肉身体会跟着死亡,因为肉身体是由尘土与水所构成,肉身体是由肌肉、骨骼、骨髓所构成,所以会陨落,会死亡。但那些由细微如丝状物的思想、感受、振动所构成的灵妙体,则会继续,这些由细微能量所构成的灵妙体和灵魂,会再一次地踏上另一个旅程,再一次地进入另一个肉身体,展开新生。当我们说一个新的灵魂进入母亲的子宫里时,我们指的是灵妙体。

在死亡之中,只有肉身体会瓦解消失,灵妙体不会。但是当最终的死亡发生时,也就是所谓的解脱发生时,灵妙体和肉身体都会瓦解消失。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这个灵魂再也不会被诞生出来,这个灵魂已与整个整体合而为一。这种状况只会发生一次,那就象是水滴消失于海洋中,成为海洋的一部分。

航向无尽旅程

有三件事情是你需要了解的,第一,确实有灵魂这个元素存在。当肉身体与灵妙体两种身体接触到灵魂这个元素时,两者都会开始活跃起来。我们熟悉自己的肉身体,瑜伽行者熟悉灵妙体,而那些超越了瑜伽的人则熟悉灵魂。

一般人的眼睛能够看见肉身体,瑜伽行者的眼睛能够看见灵妙体,但是那些超越了瑜伽的人,那些超越了灵妙体的存在,就只能在三摩地里被经验到。一个超越静心的人会到达三摩地的境界,而在三摩地的状态里,他会经验到神性。一般人拥有的是肉身体的经验,一般的瑜伽行者拥有的是灵妙体的经验,而成道的瑜伽行者拥有的是神性的经验。神是一,不过,祂却拥有着无数的灵妙体与无数的肉身体。

灵妙体是属于因果的身体,所以会进入另一个新的身体里的是它。就象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我们周围有许多的电灯泡,虽然电力只有一种,能量只有一种,但却可以透过许多不同的灯泡呈现出来。灯泡有许多不同的身体,但它们的灵魂却只有一个。同样地,那个透过我们而呈现的意识只有一个;只是这份意识在体现的过程中会运用到两种承载的工具,其中一个是比较细致微妙的承载工具——灵妙体,另一个则是较为粗糙的承载工具——肉身体。

我们在肉身体里的经验是受到限制的,正是这个受限的经验造成了所有人类的痛苦与无知。即使有些人已经超越肉身体的层面,但还是有可能停滞在灵妙体的层面里,这些人说:“有无限个灵魂存在。”而那些已经超越了灵妙体的人则会说“神是一,灵魂是一,梵天是一。”

我所说的话语并没有矛盾之处,当我提到灵魂进入另一个新的身体时,指的是与灵妙体有关连的灵魂,这些灵魂的外围还包裹着层层的灵妙体,那些灵妙体还没有瓦解。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说:达到最终极解脱的灵魂会脱离生死的循环。就灵魂而言,它确实没有生也没有死,它从来不曾诞生,也从来不曾死亡过。当灵妙体来到终点时,生死的循环就结束了,因为引发一次又一次新生的是灵妙体。

灵妙体就象是一粒种子,其中整合、包含了我们所有的思想、欲望、情欲、渴望、经验与知识。灵妙体是一个让我们能够不断持续旅程的承载工具。然而,对于一个思想完全消失、热情完全消散、所有欲望都已消失,再也没有任何欲望的人,当他没有什么地方要去,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驱使他到任何地方时,这时候,他也没有任何理由需要再一次的出生了。

在拉玛克里希那的生平里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对于那些接近他、熟悉他、知道他是成道者的人,他们一直感到极度困惑。对他们而言,看到拉玛克里希那这样的成道者是一种极度的困扰,因为他们无法相信,一个已经达到三摩地的人,居然会对食物有着如此强烈的渴望。

切换至【手机版】|主站|Archiver|小黑屋|BOOKS51论坛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6 20:30 , Processed in 0.05576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