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专区切换至【手机版】

切换本帖至【手机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推荐] 新京报2018年中 华语文学类 书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3 23:0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什么是好书?是那些让我们在阅读中欢笑或落泪的故事吗?是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诠释某种知识或信息的读本吗?是思想深奥、语言晦涩、让我们敬而远之的专业著述吗?是被大众读者广泛谈论,被主流媒体一再宣传的流行之物吗?是一种受制于市场接受、在消费社会命运起伏的文化产品吗?是单纯为了抒发作者的某种生活感怀、替代思想家思考、向读者言说的某种载体吗?

是,也不全是。好书加深了我们对于自身境遇、人类思想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出来,以对抗那些受制于人的浅见、随波逐流的平庸。 好书不必是这个时代的替代品,而是一种抵抗,与偏狭、无知、封闭、谬误的抵抗,与快速消解的情绪、短平快的阅读趋向、科技冲击之下花哨的所谓形式创新之间的抵抗。好书更是载体,它承载了时间之流中更迭的人和事之外的留余——思想这一永恒目标,从而帮助我们重建日渐退化、瓦解的理解力和共情力,拥抱和理解我们栖居的世界。



书评周刊年中书赏封面,点击可查看年中书选60本完整书目。

从年初至今,推向阅读市场的图书数不胜数,我们按照华语文学、国外文学、非虚构/传记、艺术、思想、历史、社科、经济、儿童/教育、新知/生活十个大类, 每个类别从成千上万本好书中遴选出六本,共计60本好书以飨读者。

我们不愿单纯将这次筛选作为一次媒体推荐,为每本书撰写夸赞之词然后推向市场, 我们更希望以此为契机,重新讲述我们对于好书的理解——不在于故事的好读,不在于表达的通俗,更不在于有多少人正在购买和谈论它,而在于这本书将读者的理解力扩展到何种程度。 由衷期待读者能从这些书籍中,选出与自身契合的一本或多本,相遇,阅读,更新对世界与自我的理解。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好事。



新京报书评周刊

阅读需要主张

长按二维码关注

阅读需要主张,希望你关注我们的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本周我们会将年中书赏中的图书按照类别陆续刊发编辑推荐语全文,今天为大家推介的,是“华语文学”书目。关注新京报书评周刊, 和我们一起开启美好的阅读之旅。

2018年中书赏

华语文学

本版主持|新京报记者 张进

华语文学

01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作者:林奕含

版本:磨铁图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年2月

故事开始之前的一页上写着几个字:改编自真人真事。这让作者林奕含和小说里的女孩们再也无法完全分割。她们年轻、美丽、精致,她们被家长告知要“乖”,要“顺从”,因此当邪恶来临,她们无力反抗。被哄骗,被强奸,被家暴,这些成为女孩们心中无法磨平的烙印。

生命的最后一年,遭受过强暴的林奕含写下这部小说。她说,这个故事折磨、摧毁了她的一生。她想要为自己、为和自己一样的女孩发声,因为“这样的事情仍然会继续发生”。然而要想写出,又是怎样的艰难、需要多大的勇气。林奕含选择直面现实,更重要的是直面自己的内心,她在文字中再次经历了常人不能想象的痛。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林奕含所做的,不仅仅是向我们展示虱子,而是袍子本身的败坏与残破。也许现实太过沉重,林奕含在写完作品后不久走向了死亡。

就在林奕含自杀事件被广泛讨论的时候,女孩被强暴的事件还在发生,受害的是一名北京电影学院的女生。“这样的事情仍然会继续发生。”为什么?该如何杜绝?这是这部书给整个社会提出的诘问,或说拷问。

华语文学

02



《雷声与蝉鸣》

作者:梁秉钧

版本:新经典|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年2月

写诗时,他是梁秉钧,写文章时,他是也斯。而无论是诗还是文章,都带有一种明确的声音,一种香港本土独有的声音。这声音不同于台湾的,也不同于大陆的,他坚持用自己的声音书写,一字一字确立着香港的文化主体性,他也被称为“香港文学形塑人”。

梁秉钧的《雷声与蝉鸣》(1978年首次出版)和西西的《我城》分别在诗歌和小说两方面确立了香港本土文学的“合法性”。在诗集中,梁秉钧拒绝让香港陷入历史的迷雾,也拒绝让它成为地标性的旅游城市,而是用香港当代的语言书写了香港当下的世俗生活。他用口语化的写作方式,在日常乃至庸常的生活中间游走,描写的对象是香港的食物、衣物、树木、建筑,声音温和,却又真实无比。而在对周围事物的描写中,梁秉钧回避着自己强烈的情绪,用冷静的语调将事物一一展现,这也让他的诗获得一种超然的气质。

时隔四十年,香港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后继的香港写作者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而我们也得以在简体版《雷声与蝉鸣》中回溯往昔,看看这“本土声音”是如何发出第一声的。

华语文学

03



《雨》

作者:(马来西亚)黄锦树

版本:后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年3月

华语在历史的变迁中被带往世界各地,也因此“华文文学”有着过于广袤的土地,彼此之间的地域相隔遥远,以至于许多用方块字写就的文学,并不能顺利进入我们(大陆)的视野,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当代的学术分类里,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往往被归属于“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海外华文文学”,处于边缘位置,因此,长期以来,对马华文学的进展我们并不了解。然而,它们在蓬勃生长的过程中,已经孕育出不凡的作品。

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马华文学长期受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却往往文字粗糙,艺术性不高。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到港台文学的影响,马华文学取得了迅猛发展,其中的佼佼者就是黄锦树。他1986年赴台留学,现已定居台湾,但他的写作没有离开故土——那个被热带的雨不断冲刷的地方。

“雨”是马来西亚重要的日常体验,他的短篇小说集也以此命名。离乡多年以后,黄锦树在文字中重回儿时的背景,用相互独立又交叉的16篇作品,展现了马来西亚的生存境况。在以“雨”为统一名称的八篇(一号到八号)作品中,他让一家四人在不同篇目中经历着各自的死亡和失踪,就像互相平行的世界,或说就像变化万千的迷宫,在这迷宫中,马来华人生存的艰辛被展示,人性的多种可能被演绎。

华语文学

04



《山本》

作者:贾平凹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年4月

贾平凹一生都在写陕西,具体来说是商洛,而这部《山本》则有着比之前更广阔的视野,更大的野心:为秦岭立传。贾平凹生于秦岭,长于秦岭,用他的话说,“生在哪儿,就决定了你”,因此,这本关于秦岭的书也许只能由他写出。

为了获得对秦岭的更多认识,数年间,贾平凹穿行在无边的山脉中,其中的自然、人物接触繁多,也收集到秦岭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许多传奇。这些传奇最终成为书写的主体,这部作品便成了传奇的再一次演绎。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秦岭的中心涡镇自然也不太平。保安队、游击队、土匪相继登场,用枪炮决定着涡镇的控制权。而在这乱世中,贾平凹聚焦的是一个平凡的女人陆菊人。当童养媳、结婚生子、与丈夫之外另一个男人的情愫,可以说是一个极其平常的女人,又正因其平常,恰恰反映了特殊时代中人性的恒常。

除此之外,秦岭中的草木、动物也穿插在故事中,用一种铺展的方式,构成人事的背景,几种因素聚合在一起,构成了历史长卷中的秦岭卷。

华语文学

05



《去海拉尔》

作者:王咸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1月

作者王咸是《收获》杂志的资深编辑,定是阅稿无数,多少离奇动人的故事在他眼下上演过,但到了自身的写作,他有意无意地避免了小说的戏剧性。《去海拉尔》收录了七篇看似平淡的故事,人物也平淡无奇:从农村来的文学青年、文学编辑、小镇父母、曾经的诗人……他把目光聚焦在这些普通人身上,写的是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因此他的语言也是简单、冷静的,没有繁复的形容,没有跳脱出日常范围的字眼,就这样简单地把一个个故事带到终点。然而,就在这种简单中,他又加入了“心思”,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平常”放置进去,不突兀,却富有力量。隐疾、癌症、血、死亡,这些隐没在日常生活中,却更见其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是多么大。王咸说,要把具体写的东西,写得小小的。正因其小,反而突出了它的摧毁力。

而就在我们陷入作者对日常的描绘,逐渐接近生活的真实面目时,在一些篇目中,他又用举重若轻的虚幻瓦解了一切,让人难分真假,这时,人生的虚妄与幻灭之感又占据了上风,也让故事走向更高一层的终点。

华语文学

06



《重读八十年代》

作者:朱伟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5月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理想主义者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学艺术迅猛生长的时代。那时,西方文学艺术潮流涌入国内,每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都像海绵一样在吸取,在创造。余华、莫言、格非、苏童、韩少功、王安忆、马原……一批年轻作家开启着属于自己的时代。至今,三十多年过去,他们早已成为中国文学的中坚。

在那个新作品层出不穷的年代,一个具有强大判断力的编辑是不可或缺的,时任《人民文学》编辑的朱伟就是这样的存在。他与上述作家们有着深厚的交情,不用打招呼便可上门拜访,他们也会因对一篇小说看法不同争得面红耳赤;与此同时,他珍惜他们的创作,用职业精神筛选大量作品,把一篇篇现已成名篇的作品首发在杂志上。

时过境迁,当时年轻作家们已功成名就,朱伟也已经退休。这时,他回望那个年代,回忆自己与他们的交往经历,梳理他们的几乎所有作品,用批评家的眼光穿透每一部作品,用细读加评述的方式,带领我们更靠近这些作家及其作品。这一梳理既是朱伟个人的文学史,也是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史,有着审美和史料上的双重价值。



6月30日《新京报·书评周刊》B01版~B12版

「年中书赏」B01 | 拥抱和理解我们栖居的世界

「年中书赏」B02 | 笃信对好书的判断,与10001个反对声相抗

「年中书赏」B03 | 华语文学

「年中书赏」B04 | 国外文学

「年中书赏」B05 | 非虚构·传记

「年中书赏」B06 | 艺术

「年中书赏」B07 | 思想

「年中书赏」B08 | 历史

「年中书赏」B09 | 社科

「年中书赏」B10 | 经济

「年中书赏」B11 | 儿童·教育

「年中书赏」B12 | 新知·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到我们的微店看看呀~
0 0

主题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切换至【手机版】|主站|Archiver|小黑屋|BOOKS51论坛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网站地图

GMT+8, 2024-5-6 08:36 , Processed in 0.260194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BOOKS51.COM

© 一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