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专区切换至【手机版】

切换本帖至【手机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推荐] 理想国的7月新书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1:4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理想国出品必是精品。

夏天正是读书时,为大家带来理想国缤纷的7月新书。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美] 马修·德斯蒙德 著

胡䜣谆、郑焕升 译

纪实 | 社科 | 畅销





2017年普利策奖最佳非虚构图书,备受瞩目的年度纪实作品。居高不下的房租,停滞不前的收入,疲于奔命的日常生活……社会学人卧底贫困社区,还原底层的居住现状,直面房东、房客的纠缠与挣扎。牛津大学项飙教授专文导读,理解贫穷、住房问题的必读之作。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聚焦美国愈演愈烈的住房问题——房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上升,收入却停滞不前、甚至不增反减——马修·德斯蒙德决意深入贫困社区,一探问题的核心。

2008年5月,德斯蒙德住进了密尔沃基南部的一个拖车营。同年9月,他搬至北部旧城区的一处出租房。当时还是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的德斯蒙德笔耕不辍,记录濒临被驱逐群体的日常生活:他们与蛇虫鼠蚁比邻,家中的水槽长年堵塞,暖气电力说停就停。房客们使尽浑身解数、把绝大部分收入用于交租,却依旧阻止不了跌至绝境的命运。

在这本精彩却令人心碎的作品中,德斯蒙德带领读者走访了密尔沃基的贫困社区,娓娓道来八个在绝境边缘的美国家庭的故事:阿琳是一位单身妈妈,在为一间破败公寓缴纳房租后,每个月只剩二十美元养活自己和两个儿子。拉马尔是个失去双腿的残疾人,肩负照顾整个社区的男孩的任务同时,还要替房东打工偿还债务。司科特则是一名心地善良的男护士,药物成瘾让他丢了工作,也失去了栖身之所……

读者将直面贫穷带来的流离失所,见证匮乏者拒绝屈从的优雅身影。这是一本关于贫穷和驱逐的启蒙之书,也是一部呼吁行动与改变的作品。

《明治天皇:1852—1912》
[美] 唐纳德·基恩 著

曾小楚、伍秋玉 译

历史︱传记





纪念碑式的传记伟作,一幅栩栩如生的明治天皇丰满肖像,日本崛起的恢弘历史长卷。

1867—1912年,日本从落后封闭的封建国家,一跃成为君主立宪制的现代大国。欧美数百年间的变化,在明治天皇在位的四十余年中急速上演;后世日本的命运,在此亦有端倪。然而,明治却隐身于各个事件和人物背后,难见踪迹。他是无能的傀儡,还是伟大的君主?在时代的巨大浪潮中,他如何应对周遭的一切?

明治天皇在位将近半个世纪,周围总是围绕着一些能力非凡且个性迥异的大臣,历史学家往往从这些人的角度来讨论明治天皇的统治,认为是他们的辉煌成就促成了日本的崛起,而明治天皇只不过发挥着仪式上的作用,仿佛他跟自己的国家毫不相干。不少普通日本人把明治天皇奉为有史以来无出其右的伟大君主,但也很难举出他的某项个人成就来匹配这份殊荣。

著名学者唐纳德·基恩依照《明治天皇纪》和当时政治家回忆录等日本史料,以及欧美使者的见闻、俄国的史料等,从更客观的角度为明治天皇描绘了一幅丰满的肖像,以及日本在这段关键时期飞速发展的弘大画卷。

《教宗与墨索里尼:庇护十一世与法西斯崛起秘史》
[美] 大卫·I.科泽 著

陶泽慧 译

历史︱政治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抽丝剥茧,还原墨索里尼与庇护十一世的利益纠葛;尔虞我诈,真实版《达芬奇密码》的权谋再现;梵蒂冈秘密档案馆最新公开史料,揭开法西斯政权崛起的秘辛。

1922年,庇护十一世被推选为教宗,几个月后,墨索里尼就任意大利总理。一直以来,两人之间的关系被掩盖在罗马教廷从战前即英勇地反抗法西斯党的假象下,而庇护十一世及其继任者也长期被塑造成与墨索里尼为敌的英雄。大卫·I.科泽利用梵蒂冈2006年开放的秘密资料,历时七年,呈现了两人的共谋故事,彻底颠覆了这一既定观点。

忧心于教会权威衰落的庇护十一世借助法西斯的力量抵抗共产主义和现代社会的来临,野心家墨索里尼则凭借教宗的祝福提升公信力,进而掌控意大利。两人充满尔虞我诈、最终摇摇欲坠的利益结盟,改变了上百万人的命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梦魇也由此开始。

科泽利用详实的史料、紧凑干练的文笔,生动刻画了多个20世纪早期欧洲和罗马天主教会的重要人物,从崭新的视角揭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崛起的秘辛,还原了一段重要历史的真相。

《我的奋斗2:恋爱中的男人》
[挪威]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 著

康慨 译

文学︱畅销小说





令读者与作家阅读成瘾的自传小说《我的奋斗》第二部。21世纪文学明星、2017年耶路撒冷文学奖得主克瑙斯高文学自杀之作。一个“得不到足够距离也得不到足够孤独”的男人关于爱情、关于自我实现的终极焦虑。

挪威作家卡尔·奥韦·克瑙斯高的六卷本自传小说《我的奋斗》与希特勒的野心无关,而是作者四十多年成长与生活的自述,六卷主题分别为死亡、爱情、童年、工作、梦想、思考。书中用流水笔调记叙平凡生活,直白坦诚,有着“自虐般的真实和琐碎”,又善于在日常细节中呈现动人的敏感。

本书是《我的奋斗》系列的第二部,描写了主角卡尔·奥韦如何在第二段婚姻生活中不断切换自己的角色:他是充满着躁动的荷尔蒙、在爱河中追逐嬉弄的情人,是柔情蜜意、有求必应的陪产丈夫,是推持着三架童车壮观出行的新手爸爸,是不知如何应对岳母大人的蹩脚女婿,是在自己母亲的生日庆典上古怪致辞的好儿子——因为他也是凌晨或午夜独自在斗室写作的作家,这一切得以被生动记录。

《漫游者》
朱天心 著

文学︱小说集





朱天心小说三部曲——父后悼祭之书,女儿怀念逝去的父亲,书写者悼祭远去的文明。唐诺作序,关于死亡的知识型书写,打破虚构与非虚构边界的当代楚辞。流传二十年的华语文学经典,大陆简体版首次出版。

“死亡像正午太阳无法直视,临终的人焚烧着双眼,父亲是替我探路去了。”

《漫游者》收录台湾小说家朱天心写于父亲去世前后的五篇小说,外加一篇散文《〈华太平家传〉的作者与我》,写作时间从一九九七年底到二〇〇〇年深秋,历时近三年。

这是一本死亡之书,是死亡直接启动了这一趟书写,女儿的悲伤化成一场不断岔路、思维与现实无重力的游荡:出走地中海沿岸的奇异迷途之旅,建造梦中天堂般的市镇,踏寻电影里小叮当的银河铁道,掉落岛屿童年记忆的洞窟,陪父亲修剪玫瑰……逝者如候鸟离开,生者被抛下来,留在地面一步步行走,走遍世界地极,寻找逝者可能的栖息所在。

五篇小说如节奏起伏的乐章,一场闪回跳跃的梦,连成稠密的长篇结构。朱天心在地理行旅与历史洪荒、岛屿记忆与梦境、小说与散文的边界漫游,其死亡书写包裹瑰丽的文学想象和哲学思辨,开创当代华语小说赋篇。

《抵抗的群体》
[英] 约翰·伯格 著

何佩桦 译

艺术 | 绘画





我们的交流强化了我们每个人的信念,坚信今天在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是不对的,所说的相关话题往往是谎言。——约翰·伯格

《抵抗的群体》是一本收录了英国著名作家约翰·伯格24篇书写古代及现代艺术作品及艺术家的演讲评论集。这些文章分别是他在苏黎士、马德里、瑞典、法兰克福、赫尔辛基等地以不同语言发表的讲演与评论,基本观点集中于对现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批评,文字依旧有着浓烈的批评色彩。

从法国史前艺术,到像米开朗琪罗、伦勃朗这样的古典艺术大师,再到像布朗库西、莫兰迪、弗里达·卡洛这样的现代艺术名家,伯格在这本书中的发言起始于整个西方艺术史,他立场鲜明、反向思考、大胆评判,并最终将落脚点放在对正处于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当下的批判之上。对此他积极建议,人们应该以“群体”的形式,来“反抗(这个)溃败的世界”。

《另一种讲述的方式:一个可能的摄影理论》
[英] 约翰·伯格、[瑞士] 让·摩尔 著

沈语冰 译

艺术 | 摄影





我尊崇并热爱约翰·伯格的作品。他为世间真正重要之事写作。在当代英语作家中,我奉他为翘楚;自劳伦斯以来,再无人像伯格这般关注感觉世界,并赋之以良心的紧迫性。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与思想者。——苏珊·桑塔格

《另一种讲述的方式》由艺术评论家约翰·伯格和摄影家让·摩尔共同撰写,全书收纳超过240张图片,是两位作者对摄影的实验和演绎。“没有一张照片可以被否定。所有照片都具有事实性。需要加以检验的只是照片以何种方式能够或不能赋予事实以意义。”

陈丹青说,与本雅明、巴尔特、桑塔格关于摄影的经典性论述相比,约翰·伯格同样视野宽广,极富洞见,以可敬的滔滔不绝使读者信服。伯格热衷于绘画、摄影,兼事媒体,并以卓越的写作照亮他的全部工作。

伯格的文笔质朴而活泼,处处透露着无比善良的好奇心,或者说,正是活跃的好奇心,这位英国人的写作才会如此体贴而善良。摄影只是他议论的一部分,他的出其不意的智慧或许来自写作与绘画间了无滞碍的长期实践,因此,他不倦的窥探并非仅仅指向摄影与绘画,而是“观看”的诡谲。

《我的生活散步》
[日]三谷龙二 著

王彤 译

艺术︱生活





“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生命辐射范围,辐射范围大的人可以波及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而我则属于辐射不了多远的人吧。我想试着写写从自己居住的小家看到的世界。”——三谷龙二

这本书是在日本享有很高声誉的木艺家三谷龙二,回忆自己的青春时代,记录自己周围小物的散文绘画集。每篇文章配有作者自己绘制的油画作品,娓娓道来的文字和宁静悠长的画作相搭配,从日常之中夹取艺术的灵感,表达设计的巧思和生活的感悟。

《世界简史:从非洲到月球》
[澳] 杰弗里·布莱内 著

李鹏程 译

世界史︱人类文明史





澳大利亚国宝级历史学家 “经典小书”,畅销十五年,展示人类平凡而富有生命力的史诗。

作者试图写一部不那么卷帙浩繁的世界历史,概述从第一批人类离开非洲到全球定居以来的历史,把人类历史的不同部分汇集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叙述。他在开篇坦言,有些宏大主题只能匆匆地一笔带过,就像火车疾驰而过时窗外的惊鸿一瞥。如此在世界历史中穿行,一些最迷人的景色得以呈现:人类在地球上的生产生活演变,技术与技能的变革对人类的影响,宗教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塑造,地理自然环境对文明兴衰的影响,世界各个不同区域和人群、不同的文明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在这个日渐变小的世界里,思想、商品与人类可以轻松地跨过一万年以前无法逾越的海上屏障。但在人类文明早期,一系列岛屿像小河中的踏脚石一样,每一次迁徙可能都会花上数万年的时间,使未知的海洋和陆地逐步向人类敞开了怀抱。当人们第一次迈开脚步走向海洋的时候,它的意义不下于第一次登陆月球。

与世界相遇的同时,我们也正在创造着世界,因此也能够聚集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看生活于不同时代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筚路蓝缕、胼手砥足,怀抱梦想与希望,追求自由并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当旭日在地平线上缓缓升起时,人们开始动起来,有的给火添柴,有的奶孩子,有的准备出发去收集野果或猎捕野生动物,把兽皮的背面刮擦干净并做成衣服,或者把石头一点点凿成工具。百万年之后,同样的情景仍然在数以千计的地方上演着,仍然有人在谋划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20世纪简史:从无线电到柏林墙》
[澳] 杰弗里·布莱内 著

张心童 译

世界史︱20世纪





澳大利亚国宝级历史学家的“大家小书”,一次熟悉又陌生的百年全球之旅。

20世纪灿如旭日,横空出世,承载着人类前所未有的希冀。当时的人们有理由期待,自此以后世界将一帆风顺。然而世纪初的一场世界大战让踌躇满志的人们手足无措,悲观至极。贯穿本书的一大主题是战争与和平:两次大规模战争和不堪一击的和平。

20世纪下半叶的和平时期里,包括铁幕落下、太空竞赛和计算机的兴起在内的很多事件,都受到之前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但战争之外,本书更追溯医学方面的非凡发现、汽车飞机和无线电的影响、女性地位的提升、绿色运动、第三世界国家的解放、对体育的狂热、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前途的变化,还有鲜有人注意的小片段,日常生活的诸多鲜活场面。20世纪的世界越来越小,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意识形态的对抗之外,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构成了色彩斑斓的历史图景。

忙碌一天的人们,衣服和手上都沾着工作的味道。白领人数剧增,似乎预示一个大多数人衣着整洁上班的时代即将到来。尽管城市已经很拥挤,但也没阻止乡村的人进入。在东京,每天可以看到训练有素的铁路工作人员将乘客推入车中,不浪费一寸空间。

被捕的音乐家站在牢房铁窗前,用牙刷指挥着她的抗议音乐。年轻牧师马丁·路德·金站在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向世界宣告“我有一个梦想”。披头士、滚石乐队和鲍勃·迪伦的电吉他代表了第一代的舞台魅力。反主流文化成为20世纪别样的色彩,越走越远。

《放牧人生:湖区故事》
[英] 詹姆斯·里班克斯 著

尹楠 译

社科︱自然生活





一本牧羊人的生活回忆,一个有关传承、根源和归属的故事,一部21世纪的牧歌宣言。在无数人背井离乡、追求自我实现的年代,有一群人辛勤劳作,只为留在自己的土地上。《纽约时报》、《卫报》2015年度最佳图书。

这是一本牧羊人的生活回忆。

有些人的生活完全由自己创建,詹姆斯·里班克斯不是。他是牧羊人的长子,他的父亲也是牧羊人的长子,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在湖区生活和劳作,按季节和活计的需要来安排,几百年来都是如此。如果是维京人也许会理解他们的工作日常:夏天把羊放到山上,打理干草;秋季到市集上再重新补满羊群;冬天照顾羊群安然过冬;春天里羊羔出生,每个人都忙得晕头转向,羊群又重新回到山里。

来自古老乡村的这些现代讯息讲述了一个与土地唇齿相依的故事,描绘了一种很少被注意到但深刻塑造了历史的生活方式。詹姆斯·里班克斯以隽永清新的文笔,带领读者体会牧羊人的一年,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田园生活记录,这种生活深深扎根于我们大多数人已失去的土地。这是一个关于谋生的故事,关于他周围的人,他的童年,他的父辈和祖辈,在身边的世界快速变化的时候,他们仍然这样生活和经历着一切。许多故事都在讲述一个人如何为了离开而努力工作,而这个故事则是讲述了一些人,他们努力工作,是为了留下来。

《物质的秘密:藏在微观粒子里的神奇世界》
[法] 埃蒂安·克莱恩 著

龚蕾、郭彦良 译

科普 | 物理学





敲开一颗粒子,发现整个宇宙的秘密,粒子物理比你想象得更重要、更贴近日常生活。法文原版畅销十年,长居法国亚马逊科普畅销榜首,火热程度不输《时间简史》。

原子遵循哪些定律?为什么电子只能有某些特殊能量?辐射从哪里来?真空中充满了什么?暗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本书通过一连串由浅入深的问题,追溯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至今)人们探索基本物质的历史。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出发,作者指引我们重新认识无处不在的辐射和神秘的四种基本作用力,同时以丰富的比喻帮助我们理解粒子物理学当前正在探索的问题。

金融的逻辑.1:金融何以富民强国(新版)
金融的逻辑.2:通往自由之路(新版)
陈志武 著

金融︱经济





陈志武教授代表作、经典畅销书《金融的逻辑》插图新版,被誉为中国的《国富论》!

《金融的逻辑1:金融何以富民强国》,追溯财富基因,解读资本密码,重新认识自由、民主、法治的财产和金融基础,真正清楚明白地阐释“金融是什么”。

姊妹篇《金融的逻辑2:通往自由之路》,在认识“金融是什么”之后,紧扣时下社会动态,多方面剖析“金融为什么”。

如果说《金融的逻辑1》关注的焦点是“富强”,那么,《金融的逻辑2》则把焦点集中于“自由”。陈志武教授认为:基于自由选择的人生才有幸福可言,而自由的市场与自由的金融,将会提升每个人自由选择的能力。
0 0

主题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切换至【手机版】|主站|Archiver|小黑屋|BOOKS51论坛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网站地图

GMT+8, 2024-5-6 11:59 , Processed in 0.080450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BOOKS51.COM

© 一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