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专区切换至【手机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切换本帖至【手机版】


作者: admin
查看: 42|回复: 0
搜索
最新资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历史] 大多数人信以为真的八大历史谎言,即使现在你也不认为是假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23-12-4 21:41: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查看: 42|回复: 0
<
一、马谡挥泪斩,出祁山,诸葛亮首北伐魏,魏明帝急派张郃前往。诸葛亮料定张郃必取街亭,命马谡为先锋,镇守。
临行前再三嘱咐马谡谨慎小心,靠山近水安营扎寨,但马谡骄傲轻敌,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副将王平劝之不听,结果被张郃断绝粮道,断绝水源,纵火烧山,蜀军不战自溃,街亭失守。
诸葛亮为严明军纪,挥泪斩马谡。



马谡带着失败的军队返回营地,自己绑在大帐前,诸葛亮流着眼泪告诉他,他们两人的关系如同亲兄弟,会照顾他的儿子。
参军蒋婉请求宽恕,诸葛亮流着眼泪回答:“昔日孙武之所以能在天下取得胜利,是因为他执法公正……应该立即处决他。
”于是,马谡被武士推出斩首,他的首级被献在台阶下,诸葛亮痛哭不止。



尽管《三国演义》广为流传并被奉为历史,但其实并非如此。据《三国志·马良传》记载,马谡在街亭之战中被魏将张郃击败,士兵四散。
诸葛亮无处可去,只得退回汉中。马谡被捕入狱后病故,诸葛亮为此流下了眼泪,当时马谡只有三十九岁。而《向朗传》则指出,马谡战败后畏罪潜逃。
因此,很多专家学者认为,马谡并没有被斩首示众,而是畏罪潜逃,后来被捕入狱,虽然最后死在了狱中,但并未被诸葛亮判处死刑。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能是为了突出他的悔过自责和大公无私。



第二:关于项羽火烧阿房宫的争议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项羽率军攻入咸阳,杀死了秦王子婴,并放火焚烧了秦朝的宫殿,大火持续了三个月之久。
虽然他没有明确指出火烧的宫殿中是否包括阿房宫,但考虑到阿房宫是秦朝最重要的宫殿之一,项羽不可能只烧其他宫殿而不烧阿房宫。
然而,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却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六国被秦统一,阿房宫随之建成。然而,楚军攻破秦朝后,项羽放火烧了阿房宫,使得这座华丽的宫殿成为一片焦土。
这篇文章被选入中学课本后,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观点被广泛接受。 尽管如此,关于项羽是否真的烧了阿房宫,历史上仍然存在争议。
有人认为,项羽烧的是其他宫殿,而阿房宫在楚军攻破秦朝前就已经被烧毁。然而,这一观点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因此仍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然而,一项现代考古勘探推翻了这一观点。2002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共同组建了秦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对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
在一年的时间里,考古人员勘探的面积超过了2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也有1000平方米,发现的红烧土只有少量的几块。
这完全不符合“火烧三个月”的历史记载。因为如果说是大面积的火烧三个月,那么红烧土应该到处都是,而且也应该有大量的草木灰。
因此,专家们得出结论,阿房宫并没有被火烧。



在《史记》中,还有一处记载为这个观点提供了证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二世皇帝回到咸阳后,说:‘先帝认为咸阳的宫殿太小,所以开始修建阿房宫。
但是宫殿的主体工程还未完成,先帝就去世了,因此停止了修建工程,将劳力们遣返回骊山。’”也就是说,秦二世登基时,阿房宫的主体工程还未完成,由于始皇的去世,所有的劳力都被调去修建陵墓了。
等到陵墓修好后,秦二世打算继续修建阿房宫,但是陈胜吴广却在此时揭竿而起,秦帝国陷入了危机之中,阿房宫的修建自然无法继续下去。
等到秦二世去世后,这个工程就完全停滞了,只留下了一个名字“阿房”。



1. 阿房宫的传说:历经两千多年,阿房宫被焚烧的传说广为流传,被无数文人墨客引用为典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史书记载,阿房宫并未被火烧。
由此看出,司马迁先生在记录历史时仍保持着严谨的态度。 2. 宋朝GDP的误解:关于宋朝GDP占当时世界60%的说法,被众多国人引用并深信不疑,然而经过仔细查证,发现这个说法并不可靠。



这段话最初是由英国人麦迪森在他的《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提出的。这部300多页的著作中,中国GDP的数据只在一张附录图表中出现了一次,其中宋朝GDP估计值为26550百万国际美元,而世界总GDP为116790百万国际美元,宋代大约占不到23%左右。
即使麦迪森的数据无误(但麦迪森本人也说不清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出的),宋朝的GDP也达不到60%的标准。那么,60%这个数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麦迪森的这张图表中还有一个数据,叫做亚洲GDP(不包括日本)。这个数据恰好是世界GDP的60%。
最初传播这个谣言的人可能认为,亚洲除了日本大概就剩下中国了吧,所以就将这个数字当作中国的GDP。



在以宋朝为骄傲的国人中,没有人会反驳这个观点,所以这个错误就被一代代人传下来,变成了大家普遍接受的真理。
第四点,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统一,虽然大部分历史书籍都称秦始皇消灭了六个国家,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但实际上还有一个小国家直到秦二世继位后的第二年才被消灭,那就是卫国。



据《史记》记载,卫国是诸侯国中最晚被消灭的国家。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去世的次年,卫国国君子南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宣告灭亡。
卫国是秦国的附属国,同时也是商鞅和吕不韦的故土。秦始皇对这份特殊关系深感敬重,尽管消灭卫国只需要片刻时间,但他始终没有采取行动,使其免受侵害。
因此,严格来说,秦始皇并未实现真正的天下一统。



第五:西周覆灭源于"烽火戏诸侯"。据《史记》记载,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的欢笑,玩弄诸侯,用烽火传递虚假的警报。
当真正的战事来临时,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求救,然而没有任何一位诸侯前来援助。最终,西周因此而覆灭,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



尽管《史记》的深远影响和故事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对于王朝更替的理解,使得世人长期以来都相信“烽火戏诸侯”的真实存在,但是最近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这个故事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他们提出了四个理由来支持他们的观点:首先,《史记》是成书于西汉,而比《史记》更早,更接近西周末年的史料,如《清华简·系年》和《左传》,并没有关于“烽火戏诸侯”的记载。
其次,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烽火是在战国时期才开始用于军事,大规模使用则是在汉朝。在春秋时期,烽火并没有被使用,更不用说是在西周末年了。



周幽王的王畿离最近的诸侯国也有几百里之遥,再加上必要的准备时间,诸侯从烽火燃起到赶来支援至少需要十天半月,甚至一年半载。
这段时间内,幽王和褒姒不能一直在烽火台旁等待。即使诸侯的军队到达,如果没有发现敌人,也可能会误解为敌人已经撤退,从而返回。
在这种情况下,褒姒还会笑吗?这些都违背了常理。



据清华大学整理的战国竹简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申侯联合戎族打败了他,导致西周灭亡。因此,西周的灭亡并非因为“烽火戏诸侯”,甚至这个故事可能并不存在。
至于张飞,他常常被描述为一个在长坂坡前喝退曹操百万军队,轻易夺取上将首级的粗鲁之人。



历史上,张飞并非如传说中那般鲁莽粗犷,反而是个温文尔雅的美男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词造诣颇深。据《三国志》记载,他尊重有学问的文人,他的两个女儿分别成为了刘禅的皇后,这表明他的形象并非如传说中那般凶狠。
如果张飞长相粗犷,恐怕他的两个女儿也不会成为皇后的。



在明代卓尔昌的《画髓元诠》中,我们了解到张飞擅长画美人和草书。而在明《丹铅总录》中,又提到涪陵有一件张飞的刁斗铭,其设计方案十分精巧,且由张飞亲笔书写。
此外,学者邓拓也曾撰写文章,探讨张飞的书画才华。综上所述,张飞不仅在绘画方面有深厚造诣,还是一位书法家。



在陕西岐山县博物馆内,还珍藏着一份张飞手书碑石的拓片,上面刻有“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闬,立马勒铭”两行隶体大字。
这些字笔画丰满且有力,气势刚健凝重。史学家黎东方认为,只有像张飞这样的大英雄才能写出这样的铭文。在阆中桓侯祠的张飞塑像两旁,有一副对联:“园谢红桃,大哥玄德二哥羽;国留青史,三分鼎势八分书。
”这副对联是由诗人流沙河为了评价张飞的文武双全而创作的。



关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事件,历史学家普遍认可,但在学者的深入研究下,发现这其实是个虚构的故事。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北宋真宗时期的宰相丁谓的《丁晋公谈录》和仁宗时期的宰相王曾的《王文正公笔录》中,他们提到赵匡胤是在被赵普说服后才开始解除将领的兵权,没有那么一场戏剧性的酒宴。



在半个世纪后,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对这件事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司马光在书中表示,在宴会的第二天,赵匡胤的部将都心领神会,纷纷以生病为由请求解除军权,赵匡胤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
司马光在《纪闻》中详细描述了设宴道旧的情节,仿佛亲身经历一般。随着时代的推移,距离事件发生的时代越远,记录反而越详细,这很难让人相信。
而且,北宋的史官在编撰的《太祖实录》和《三朝国史》中并未提到“杯酒释兵权”这一事件。元末,史学家编撰的《宋史·太祖记》也没有对此事进行任何描述。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这么重大的事情,肯定需要长时间的沟通和利益交换,怎么可能在酒桌上一句话就解决呢?所以,释兵权是有的,但喝酒的事想想就知道了!
第八:满清入关后,东北三省成为了他们的嫁妆。满族是一个从中国东北地区走出来的民族,他们统一了东三省,然后入关中原,统一了中国。
满清入关后,与俄罗斯勘定国界,正式将东北纳入了中国版图。此外,很多资料中的明朝疆域图并不包括山海关以北的土地。



许多人认为东北三省是满清的嫁妆,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早在周朝建国时期,东北就已经被纳入中国的版图。
武王伐纣成功后,将纣王的叔父箕子安置在朝鲜半岛,建立了箕子朝鲜。到了战国时期,燕昭王派秦开征东胡,将辽东、辽西之地纳入燕国版图,并在此设立了辽东、辽西等郡。
秦朝统一六国后,又在此地设立了辽东郡和代郡。虽然之后的中原王朝有时会失去对东北的控制,但多数时间还是在中原王朝的手中。



即使在明朝末期,东北三省的主权仍属于大明。在沙俄侵略军司令哈巴罗夫斯克的回忆录中,尼布楚地区首领承认他们曾是大明的子民,受大明管辖。
因此,努尔哈赤和建州女真实际上只是明朝中央政府节制的地区政府组织,只是最后这个地方组织成功反叛,取代了原来的中央政府.因此,他们的"根据地"不能被视为他们的嫁妆。
0 0

主题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