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专区切换至【手机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切换本帖至【手机版】


作者: admin
查看: 27|回复: 0
搜索
最新资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影视相关] 百万级“抖音”网红还是好莱坞最硬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23-12-20 18:07: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查看: 27|回复: 0
<
随着[花月杀手]的上线,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再度回归大众视野。



谈及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生涯,是一曲与好莱坞共舞的危险探戈。
他们之间试探、角力,像拥抱,又像斗争,你进一步,我退两步,在作者性与商业性之间徘徊、拉扯。
两部“商业制作”换一部“作者电影”,不错的票房收入换一点作者表达;
老马给个快乐结局让片厂心安,片厂哆哆嗦嗦给老马一点放肆的自由。
这是一条狭路,稍有不慎就会跌个粉身碎骨——老马不止一部作品等了几十年才拍成,也不止把一部作品当做“最后一部”来拍。
但是你抬头望望啊,怎么会有人在钢索上把探戈跳得那么好看,便是杀机四伏,却更惊心动魄。






逐渐占上风
1971年,马丁动身去了好莱坞。
按理说加州的气候更宜人,纽约客马丁却适应不了洛杉矶的生活,说“调适纽约和加州之间的差异着实不易”。
这水土不服似乎也是马丁与好莱坞之间纠缠又缱绻的序曲。
加州的阳光虽好,纽约的雨雪却灌溉了他;
如同造梦工厂的好莱坞当然是电影人的梦中之地,纽约这个独立电影基地的先锋精神和作者性情怀,却始终在老马心里占有一席之地。



从某种角度说,他这大半辈子都在“调适纽约与加州之间的差异”。
如果他在任何一个节点被好莱坞拉走,他都不会是今天独一无二的马丁·斯科塞斯;
如果他在任何一个节点跑得太远,他都可能飞出好莱坞的舞池,被湮灭在瞬息万变的电影市场之中,永远在地下状态。



第一个节点,是[穷街陋巷]



那时他还算是初来乍到,因为罗杰·科曼欣赏他在纽约拍摄的[谁在敲我的门],获得了拍摄剥削电影[冷血霹雳火]的机会。
它是[雌雄大盗]的跟风之作,卖点是暴力与色情。
影片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收入。如果马丁就此拍一些行货,应该也不会差。



好友卡萨维蒂却当头一喝:“马丁,你花了一整年拍出来的片子屁也不是。”
卡萨维蒂说得对,好莱坞并不缺少拍行货的导演,他马丁的价值不在这儿。
他沉下心,翻出了在架子上落灰的剧本《女巫季节》。
这才有了破冰之作[穷街陋巷]。
他将对小意大利区的记忆融入了这部电影中,那些阴冷的街道和疯狂的故事让洛杉矶的同行和影评人眼前一亮。



这是开启了马丁·斯科塞斯职业生涯的电影。
正是[穷街陋巷]的成功,让马丁有了继续留在舞池里的资格。
因为[穷街陋巷],他被女明星艾伦·伯斯汀邀请拍摄[曾经沧海难为水]。
他当然可以借此争取拍更大的明星,更大的制作,但他的选择,是重回“穷街陋巷”。



这便是马丁电影生涯下一个,也可能是最重大的突破——[出租车司机]



在开拍前,马丁已经接到[纽约,纽约]这样投资1400万美元的“大片”,却决心先见缝插针完成这部铆足了劲才筹来130万美元制作费的[出租车司机]。
它并非好莱坞主流,却是马丁想拍的电影。
它的主角是性格偏执的社会边缘人;
它描绘的是小意大利人马丁的纽约黑暗街头;
它的灵感来源之一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小说《恶心》;



马丁喜欢它的原因,也是“它是我接触到的最接近《地下室手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剧本”;
他想塑造的,是一种“睡与醒之间的朦胧状态”。
凡此种种,足以说明它的边缘与晦涩。它甚至还是挑衅的。
当[出租车司机]去往戛纳,观众面对当中的暴力场景一片嘘声。



马丁和保罗·施拉德躲在酒店里,怕出门遭遇围攻。
马丁甚至早在颁奖之前就飞回美国继续制作[纽约,纽约],因为他听说评审团主席田纳西·威廉姆斯非常厌恶[出租车司机]。
可是,金棕榈奖颁给了它。
从1971年身无长物、只能在好莱坞亦步亦趋,到1976年金棕榈加身、掌控这支危险探戈的节奏,马丁只用了五年。






跌落与归来
然而,在一支探戈正酣之际,恰恰最不能松懈,一步错就会狠狠绊上一跤。
马丁后来承认,金棕榈让他有点得意忘形,“觉得没有一个剧本配让我们来拍”。
原本应当是他获奖之后闪亮登场的大制作[纽约,纽约],因为他抛开剧本肆意发挥,赔得血本无归。



又有几个人经得起这样的大起大落呢?
马丁陷入抑郁,甚至有一些证据表明,他此时可能借由可卡因来麻痹自己。
又过了一年,1978年,他已经住进了医院。
这是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马丁的身体和精神都濒于破碎的边缘。
这个时候,是罗伯特·德尼罗拉了他一把。
德尼罗在病床前拿出了那本《愤怒的公牛》
这不是他第一次建议马丁拍摄这个故事,但这一次,他一遍又一遍、近乎催眠、坚定地说:
“我们一定能用这本小说拍一部好电影。”



马丁之前一再拒绝拍摄这个故事并不奇怪。
这是一个拳击故事——先不说当时到处都是拳击电影,老马并不爱跟风,一个从小患有哮喘的人,又能对体育故事有什么共鸣呢?
但随着他逐渐了解杰克·拉莫塔这个角色,一种奇异的情绪升上心头。
他感觉到自己就是拉莫塔,一样地追求自我毁灭,任由拳头一拳一拳落在自己脑袋上,直到人事不知。



这种身处人生谷底的郁闷借着拉莫塔的拳头宣泄出来。
他认定[愤怒的公牛]是他的最后一搏,如果这场战败了,和好莱坞的这场危险探戈他是彻底出局了,大概之后只能拍一拍电视教育片了。
所以,他要“把一切都投入进去,然后把它抛到脑后,去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



像在地狱之火上跳出了魔鬼的舞步,孤注一掷的老马拍出了永垂影史的[愤怒的公牛]。
虽然票房一般,但它的艺术成就无可置疑,在次年的奥斯卡收获八项提名,并最终得到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剪辑两项大奖。
虽然这依然不能让片厂放心,但我们可以确认,马丁活过来了。



[愤怒的公牛]确实没让好莱坞的生意人们放马丁自由舞蹈。
接下来的几年里,依然是一波三折。
先是[喜剧之王]在北美反响不佳,再是马丁一心要拍的[基督最后的诱惑]临开机被毙,他干脆又一头扎进独立电影里,拍了怪诞喜剧[下班后]。
但要不说好莱坞这个舞伴总是欲拒还迎,就在要拐到舞池外时,又猛地把人拽到灯光下呢。
就是在这时,保罗·纽曼向马丁递来了橄榄枝,请他拍摄[金钱本色],纽曼与汤姆·克鲁斯主演,这是马丁从未拍过的大明星、大预算电影。



不过,此时的好莱坞已经愈发厌恶风险。
试金石影业公司虽然同意投资,条件却是马丁和纽曼都要以自己片酬的三分之一作为押金,确保预算和日程都不会超支。
以我们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好莱坞的钱袋子只会越收越紧,愈发对马丁这样的导演吝啬。



但就[金钱本色]来说,马丁和纽曼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甚至还省下了150万美元的预算。
更为可喜的是,这部一千多万美元投资的电影,最终获得了超过五千万的票房。



尽管普遍认为这部[金钱本色]是老马最商业也最中庸的作品,但它确实也是他与好莱坞这终生拉扯中的一个圆满篇章。
但马丁和好莱坞之间始终存在着这么一股微妙的张力——每次正当大片厂为他的商业作品欢喜时,他偏偏再去拍那些不讨好的电影。



[金钱本色]之后,他不趁热打铁,反而又捡起了宗教争议不断的[基督最后的诱惑];
还嫌不够,继续自己的节奏,拍了[好家伙],把帕尔玛都看傻了(“该死的,你已经拍了八十年代最好的电影[愤怒的公牛],我们这才刚刚进入九十年代,你就拍了九十年代最好的电影!”)。



但时不时的,他还是要拍出一部[恐怖角]。
商业“大片”,他不是不能,是不为也,至少,是不常为也。



终生的缠斗
只是,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好莱坞,选择保持自己的节奏,就注定是一场终生的缠斗。
哪怕你是马丁·斯科塞斯,依然要为拍自己想拍的电影一辈子苦苦挣扎。
1983年,马丁为了拍成[基督最后的诱惑]和派拉蒙讨价还价,一地鸡毛。
前往中东拍摄的不确定性、可能的经费超支、宗教团体的抗议,让影片在开拍的最后关头被叫停。
直至四年后的1987年,环球才肯给这部电影开了绿灯,但经费,也只有600万美元。



早在马丁和保罗·施拉德1972年初相识时,他就告诉后者,有两部电影是自己这辈子一定要拍的。
其中之一就是[基督最后的诱惑]——等拍成这一天,竟然等了十几年。
若你认为这种情况会随着马丁功成名就之后有所好转那就错了。
马丁当年向施拉德提到的另一部“此生必拍”是[纽约黑帮]
而这部电影,竟然等到新千年,他才终于有机会完成。
这个时间跨度,是整整30年——一个寻常人几乎没有心力再等一次的轮回。



剧本的初稿在1977年就已经完成,几乎每一次你问马丁他下一部电影要拍什么时,他都会说是[纽约黑帮]。
只是,没有制片厂这样想。
马丁倾注在[纽约黑帮]中的野心太大了。
他希望在其中描绘一整个世界,“另一个世界,一个非常原始的世界,暴力成了日常,以致于你对它麻木了”。



那样恢弘的暴力帝国和其中齿轮般运转的枭雄或蝼蚁,对好莱坞任何一家片厂来说都太过恐怖。
钱,钱,钱,它们全都意味着钱,可能掷出去就再收不回来的钱。
最终,[纽约黑帮]也确实花了一亿美元,这个数字,是许多顶级商业大片也不敢想的。



或者,你以为马丁在终于完成[基督最后的诱惑]和[纽约黑帮]之后,那股心火会平息。
一度看起来是这样的。
新千年后,他拍的其他电影,是[飞行家],是[雨果],向电影本身致敬的电影,如同老来淡淡回忆同爱人度过的温馨岁月;
又或者是[无间道风云],一部终于让他得到奥斯卡的翻拍电影。
可他也不再如年轻时对这个始终求不得的奖项焦灼不安,只是平静打趣说,大概因为这是我第一部有剧情的电影吧。



但这种淡然只是表象。老马的身体里始终有一股对电影的激情,这是这种激情让他始终保持坚与韧:
一面是坚持在好莱坞拍摄具有明显作者性的电影,即使格格不入;
一面是保持着柔韧的身段,在必要的时候做出不破坏原则性的妥协,以尽可能在好莱坞保有一席之地。
某种程度上,他如同他电影里那些坏小子一样,是个“电影暴徒”,为了电影,他可以有无穷的力量和高明的手腕。



在这个好莱坞对“作者性”避之唯恐不及、“创造性”愈发等同于“不可控”的年代,马丁的存在是一种提醒。
提醒我们电影艺术本来就是一条狭路,但如果放弃创造,拱手把想象力交给AI、甚至连AI都不如的惯性,世界便处处是悬崖。



所以,当他拿出[爱尔兰人],又一部为了拍出来而几十年等待,不惜头破血流的电影,你不应该奇怪;
当他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再坚称漫威电影是“游乐场”而不是“电影艺术”时,你不应该奇怪;
当他呼吁流媒体给影院更长的窗口期,又依然保持开放,与苹果+合作[花月杀手],你也不应该奇怪。
因为他是马丁·斯科塞斯,一个敢于和好莱坞舞蹈的人。



0 0

主题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