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书为四明接待讲寺佛教讲习所圆瑛弘悟述。
《大乘起信论》,大乘佛教重要论书,相传为印度马鸣菩萨所造,南朝梁代真谛所译。本书阐明如来藏缘起之旨,及菩萨、凡夫等发心修行之相,系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归结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为佛教思想的重要入门书。
全书分五篇,第一因缘分,举出八分以叙述造立本论的因缘,是为“序分”;第二立义分、第三解释分、第四修行信心分,此三分为本论的“正宗分”。立义与解释二分阐明“一心”、“二门”、“三大”的理论,修行信心分则说明“四信”、“五行”的实践法门。所谓“一心”,即指绝对的一心,此一心即为众生心,亦为如来藏(真如)心;盖世界万有皆为真如之显现,一切众生本来亦常住于涅槃之中。所谓“二门”,即指“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真如门即为绝对的真如,即阐说众生心性的“本体”不生不灭,远离言说之相,毕竟平等而常恒不变。又包含“依言”、“离言”二种。于生灭门中则揭示众生心性之“现象”即为真如缘起。生灭门又分流转门、还灭门二种,流转门中揭出“阿赖耶识”一词,说明此识乃“生灭”与“不生不灭”所和合的非一非异之识,并由此所谓真妄和合之阿赖耶识生起三细(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六粗(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五意(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六染(根本业不相应染、能见心不相应染、现色不相应染、分别智相应染、不断相应染、执相应染)而流转于迷界;还灭门则系自迷界之中,依十信、十住、十行、十迥向、十地等阶次之修行,而还至涅槃真如界。所谓“三大”,即指体、相、用三者。所谓“四信”,指虔信真如与佛、法、僧三宝。所谓“五行”,指笃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第五劝修利益分,举示受持本论者可得广大利益,是为本论之“流通分”。
♥
51Read》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