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义 扫描版
文章类别:
快捷索引
[春秋大义].辜鸿铭著.颜林海译.扫描版.pdf | 10.15MB | |
内容简介
《春秋大义》旨在尝试解释中华文明之精神,且揭示其价值。余有言告诸欧美人,值此文明濒危之际,惟中国之文明财富,其价不可估也,此者毋庸置疑。于交战各国之人民而言,战争之惟一出路者,当碎裂目前之《自由大宪章》,而订新宪,即我国良民宗教所涵盖之《忠诚大宪章》。《春秋大义》是关于研究中国民族性的专著,旨在尝试解释中华文明之精神,且揭示其价值,书中具体包括了:中国人之精神、约翰·史密斯在中国、中国语言、中国妇女、中国学等内容。
文摘
中国人之精神承蒙各位之允,余拟先对今日午后之议题略作释义。余所谓之《中国人之精神》,非仅谓中国人民之性格或特征也。唯以中国人之特征而论,论述者早已有之。然余以为,各位定会赞同余如下之观点,即迄今为止,尚未有能勾画中国人之内在特质之全貌者。此外,言及中国人之性格或特征,一言概之甚难。如各位所知,中国人有南北之分,其性格亦因南北而异;其异者,如德国人之异于意大利人也。余所谓中国人之精神,乃中国人赖以生存之物,即中国人之心态、性情及情操。盖因有此种精神,中国人有别于任何其他民族,尤别于现代之欧美人。余谓之中国式之人,或简言之日,真正中国人。如此或然更为精确。何谓真正中国人?余笃信,各位与余皆觉此问题颇有兴趣。尤当值此时,典型之中国人,即真正之中国人日趋消亡,代之以新兴之中国人,即进步或现代之中国人。余以为,真正之中国人既渐消失于世界,何不仔细观之,思其何以别于他种民族,何以别于日渐形成之新兴中国人。首先,余以为,最能震撼在座各位者,莫过于旧式典型之中国人,其性不蛮横,举不粗野,且心不残暴。言之以动物学术语,则中国人乃一驯化之动物。余以为,言及动物性,即或最低下之中国人亦少于最低下之欧人;所谓动物性,即德人所谓之“蛮性(Roheit)”。余以为,典型之中国人,其印象可一言以概之,即如英文之“温良(gentle)”。余所谓之温良者,非指天性懦弱或唯命是从也。而如已故麦加温博士所言:“中国人之温良者,非指其精神颓废,阉人之柔驯是也。”余以为,“温良”者,事虽不快,然行事时心不冷酷,情不过激,言不粗野,举不蛮暴。
作者简介:
辜鸿铭 原名 辜汤生 (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2]。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他自称“一生四洋”,即“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出生于当时为英国占领的马来西亚威尔斯王子岛(今天叫槟城),祖籍福建泉州府。父亲辜紫云,母亲为葡萄牙人与马来人混血。
1867年,辜鸿铭随其橡胶园主英国商人布朗前往苏格兰。10岁时,义父布朗告诉他:“现在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所以那些国家的学者都在努力钻研中国文化;希望你日后也能为自己的国家学好中西文化!”。[3] 1870年,14岁的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后回到英国,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4],并于1873年考入爱丁堡大学文学院攻读西方文学专业,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并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该校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辜鸿铭入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土木工程文凭;后又去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法学。
1880年,辜鸿铭结束自己14年的求学历程返回故乡槟城。1881年,他遇到马建忠并于其倾谈三日,思想发生重大改变,随即辞去殖民政府职务,学习中国文化。
1885年,辜鸿铭前往中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文案”(即外文秘书)。张之洞实施新政、编练新军,也很重视高等教育。在辜鸿铭鼎力谋划下、辜鸿铭拟稿,再呈张之洞审定,于光绪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1893年11月29日)以《设立自强学堂片》上奏光绪皇帝,筹建由国人自力建设、自主管理的高等学府——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得到钦准。自强学堂正式成立后,蔡锡勇受命担任总办(校长),辜鸿铭任方言教习。辜鸿铭授课非常受学生欢迎,全校师生景仰,成为自强学堂一代名师。
1905年,辜鸿铭任上海黄浦浚治局督办。1908年宣统即位,辜任外交部侍郎,1910年,他辞去外交部职务,赴上海任南洋公学监督。1911年辛亥革命后,辜辞去公职,1915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英国文学。其著作《中国的牛津运动》于1909年出版,《中国人的精神》(《春秋大义》)于1915年出版。
1924年,辜鸿铭赴日本讲学三年,其间曾赴台湾讲学,鹿港辜家的创始人辜显荣招待。
1927年从日本回中国。1928年4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春秋大义 扫描版 → https://www.books51.com/236543.html |
下一篇: 中国儒学:第三卷 影印版 庞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