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专区切换至【手机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切换本帖至【手机版】


作者: admin
查看: 129|回复: 0

主题标签Tag

搜索
最新资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影视相关] 回归20周年|香港电影的风雨历程:未来,请多多指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8-5-23 21:4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查看: 129|回复: 0
<
回归20周年 | 香港电影的风雨历程:未来,请多多指教
文/蔡依依 钱华


当我们谈论香港这座城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有轨叮叮车,是铜锣湾、尖沙咀的人潮涌动,是张爱玲笔下“华美但悲哀的城”,还是王家卫镜头里霓虹闪烁的香港街头?

在香港还未正式回归祖国之前,往来香港远不如今天这般便利,对于那时的很多内地青年而言,与香港这座城市的相遇,最早要感谢电影。即使从未有机会踏足,油麻地、九龙、元朗、中环这些名字,却早已成为人们口中如数家珍的至宝。

因为电影,香港成了那代人记忆中“我们的城市”。

回望20年,互联网席卷整个世界,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价值观受到猛烈冲击,文化产业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小小的香港岛也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回归、亚洲金融危机、非典、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签订等诸多事件。而这 20 年里,香港电影又不知经历了几多人事流转,岁月变迁;其中千言万语,欲说还休。

今天是香港回归 20 周年的纪念日,一个适合重温旧梦的时间。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梳理了1997到 2017年20年间的香港电影,遴选了10部经典之作,以香港电影过去20年的发展轨迹为脉络,试图用光影定格那些值得铭记的岁月。

香港电影中的佳篇俯仰皆是,而停留在每个人记忆中的经典港片又不尽相同,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只得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作品,窥其一角,眺望远方。

1997年:《香港制造》的颓靡与消沉



电影《香港制造》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是香港电影走向繁荣的黄金时期,而从1993年起,香港电影在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开始由鼎盛时期走向衰落,香港电影市场开始受到好莱坞大片的猛烈冲击,1997年年底的亚洲金融风暴,加速了香港本土电影市场的萎缩,香港电影开始陷入低迷。



《香港制造》的颓靡与消沉
1997年10月9日,《香港制造》上映,导演陈果凭借该片一鸣惊人。这是他“香港回归三部曲”的第一部,总投资仅50万元,但它关注香港,关注现实,关注青春,无处不展示着创作者的诚恳。无论是影片中遮天蔽日的招牌、时空隧道一般的半岛扶梯、胡说八道却仍然能一语言重问卦人心事的算命师傅,甚至是几碗街边的碗仔翅,都是这座城市温情细节的体现。“颓败”是整部电影情感的主调,折射出那个时代香港青年人内心的彷徨与迷茫。当影迷们每一次重温《香港制造》,都仿佛重新回到当时的语境,而这部电影,更像是对这座城市一段历史时期庄严而郑重地道别。

1999年: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电影《喜剧之王》
这一年,香港政府以一亿港元成立电影发展基金。2月13日周星驰导演的《喜剧之王》上映,这部电影讲述了尹天仇这样一个小人物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经历的磨难与不放弃的坚持,一改往日的无厘头风格,带给观众世纪末的感动。《喜剧之王》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电影,影片中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无疑也是星爷早年经历的真实写照,周星驰1980年踏足电影行业,直到1988年演艺生涯才迎来转机,这期间他跑过龙套,也遭受过冷遇和辛酸,内心的愤懑与不甘在这部电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这部贺岁档的影片最终只收获了不到3000万港币的票房,是1985年以来最低的一次年度本土电影票房冠军。



电影《喜剧之王》
2000年:极简情调下的花样年华



电影《花样年华》
新千年伊始,香港经济开始回温,本土电影市场诞生了众多叫好又卖座的佳作。刘德华主演的爱情喜剧《孤男寡女》成为当年香港本土电影的票房冠军,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创造了华语片的历史记录。梁朝伟凭借《花样年华》获得第5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花样年华》也成为常年位居华语片首位的经典之作。



电影《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这部电影几乎是王家卫的巅峰之作,极简风格虽然不同于以往经典的王家卫电影,却将极其丰富的信息蕴含在最少的镜头之内。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962年的香港,导演以婚外情作为故事背景,深刻讲述了两个遭受婚姻背叛的中年男女如何小心翼翼地一步步重新靠近爱情,用模糊隐晦的讲述方法将中年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失去与得到,重逢与错过,一个有着花样年华般的男人和女人彼此相爱却无法相守的爱情故事,成为触动很多人心绪的一曲悲歌。

2002年:无间有道,做个好人



电影《无间道》
2002年是属于《无间道》的一年。这一年,香港电影的产量比前一年减少了将近30部,爱情片和粗制滥造的恐怖片成为主流,香港电影市场总体低迷,但《无间道》的出现,无疑让香港电影人拾起了久违的自信。也为暗淡多年的香港电影带来了新的曙光。次年,它的重拍版权以175万美元的高价卖给了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翻拍而来的《无间道风云》更是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电影《无间道》
《无间道》系列的出现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可以看做是港片美学的转折点。《无间道》之前的港片尽管也有严肃和偏文艺向的作品,但总体而言制作粗糙且滥用喜剧元素,但从《无间道》起,港片真正进入了“精致化”的阶段,具体表现在视觉的精致化和故事写作上强调整体感和抛弃随意化。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港片风格被重新拾起,可以说,《无间道》是新时代的序曲,更是旧时代的挽歌。


2004年:我学过如来神掌也要说给你听吗



电影《功夫》
2003年的非典让刚刚有了起色的香港电影瞬间跌入低谷,张国荣和梅艳芳的相继离世也为香港影坛带来了许多伤痛。这一年,CEPA协议的签订让内地与香港建立起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香港电影开始步入“北上”的转型期。



电影《功夫》
2004年底,周星驰自编自导自演的动作喜剧电影《功夫》上映,这部电影可以看做是周星驰另一部自传式的作品,也是他作为导演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功夫》超越了传统功夫电影的模式和框架,漫画式的设定成为了独创性的开拓,最直观的体现即是在动作、情节、逻辑、摄影等各个方面的杂糅、夸张与虚幻。

影片特效升级,内核还是他一以贯之的草根精神,上映后在全亚洲引起轰动,全球票房破1亿美金,创造了他出道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

2009年:向死而生,赌一座“十月围城”



电影《十月围城》
习惯漂泊的香港在与内地磨合的过程中,难免也不知所措处处碰壁,颇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无可奈何。然而生存是永恒的命题,为此人世变化,生生不息。十年的沉淀和尝试,内地市场与香港电影间的通道,越拓越宽。陈可辛带着4000万助陈德森去盖这一座“十月围城”,电影里慷慨赴死的众义士,为中国的明天而万死不辞的一个个灵魂,何尝不是代表着香港电影的梦想家们一次义不容辞的出征。



电影《十月围城》
向死而生,值得众生赌上性命的,只有希望。用片中梁家辉的话说:“这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是我们四万万同胞的希望。”承载着希望的合拍电影《十月围城》开启了金像奖30年来一个新的时代,创造了提名奖项数目的新纪录,希望之花一朝绽放,便是万紫千红的开端。在迷茫和落寞中的香港电影,巧合般如主题曲《粉末》中所唱:

一下子成熟忘了怎样软弱

昨天的不满现在换成开阔

2010年:“回忆杀”里偷不走的老香港幻梦



电影《岁月神偷》
一场无关神偷,只关岁月的旧梦,让小成本的“回忆杀”电影《岁月神偷》票房口碑双丰收。主演任达华斩获当年香港金像奖影帝桂冠,李治廷获得最佳新人和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两项大奖,导演罗启锐捧到了最佳编剧奖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香港老街,一代人回忆的根据地,被搬上大荧幕,引发观众怀旧的共鸣。永利街依旧延续着属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故事与传说。电影里小人物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有好有坏的时代缩影,动人至深的细腻感情,都是岁月留给香港的印记。



电影《岁月神偷》
2014年:时代女性漂泊的“黄金时代”



电影《黄金时代》
夺人眼球的海报设计,让电影《黄金时代》未上映先火,当香港与内地的合拍渐入佳境之时,上映后的《黄金时代》更让导演许鞍华获得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殊荣。而乱世红颜萧红的身上,透着香港导演许鞍华的影子,痛苦依旧叛逆,温柔不失坚强,深情却也冷峻。这位曾获亚洲电影大奖颁发的终身成就奖的成功女性,选择了从作家萧红身上审视关于女性的问题。在悲哀时代的命运推动下,固执执笔、一生漂泊的萧红,在那个“黄金时代”,依靠着“漂泊”给予的内在力量,走出了一条算不上伟大却也绝不平凡的女性生存之路,而许鞍华则把现代女性的生存与独立问题,留给大众思忖。



电影《黄金时代》
2016年:湄公河行动,正义与残酷并存



电影《湄公河行动》
当香港与内地合拍片迎来丰收的季节时,排片并不占优势的《湄公河行动》,登顶2016年国庆档票房冠军。香港导演林超贤从黑道与警匪题材中迈出一步,把那让人热血沸腾的“正义与残酷”,搬进了这部弘扬主旋律的影片中。剧情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再现了2011年湄公河事件从中国船员无辜惨死,到跨国追击,罪犯伏法的惊险过程,其写实手法和深刻主题,撼动了几亿观众的心。



电影《湄公河行动》
到目前为止,香港电影的风韵与情怀,和内地市场的适应与融合,已经走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而中国电影的前进之路上必少不了香港。

2017年:爱情面前,愿你永远是少年



电影《春娇救志明》
春娇和志明的爱情故事,是追爱路上众人一场浪漫而现实的影视记忆。2017年回归港式风格的《春娇救志明》,带来了一份新的感动。一部系列电影,历经岁月的沉淀,最动人的除了爱情最美的模样,还有时光本身赐予观众和演员的那份类似“情怀”的念想。



电影《春娇救志明》
三部曲里,《春娇救志明》把爱情后来的样子放在大荧幕上,将“长大”这一主题融入了爱情之中,没有生离死别的虐恋,没有反反复复的纠缠,电影不过把伴随着拌嘴、误会、猜忌、妥协的最平凡的爱情展现了出来。春娇的“救”,是她对志明一往而深的情,在爱里,有一人愿意守护你“少年”般的天真自由,怎不令人羡慕呢?

时光会走远,但绝不应该被忘记,港片承载了一代电影人的汗水和才华,也承载了一代观众的记忆与青春。港片从未远去,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延续。尽管近年来香港的电影产业的确不如曾经那般辉煌,但顽强的香港电影和香港电影人仍然努力调整自己的步伐,不断适应新的时代和市场环境的需求。

周星驰、杜琪峰、王家卫、陈可辛、关锦鹏、谢立文、陈果、许鞍华、梁朝伟……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至今仍是中国电影界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因为他们的努力,港片成为了一代人记忆里最温暖的片段;也因为他们的坚持,香港电影得以薪火相传,延续至今。其实,港片的生命力从未衰退,它从百年前诞生至今,几经兴衰,但从未真正离场。

电影,不过是香港的其中一个标签,而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不足以被标签化的。讲述香港回归20年来的电影发展之作《别来无恙》中说道:

香港是一座浮城,人们早把他乡当故乡。这种流离心绪早在 1949年后就充溢在南迁影人的内心深处,对故土的感伤情绪隐隐作痛,这种情绪从 60年代盛极一时的邵氏经典古装片中可见一斑:张彻拍了近百部江湖故事,不厌其烦地叙述乱世恩仇;李翰祥则借历史奇情以怀古;胡金铨的武侠中,把时代背景放置在乱世明朝以隐喻香港的离散经历。

香港回归20年的相处,繁华依旧,锦绣未央,其文化影响力大家有目共睹。

20年不长,记忆尚且崭新,未来还很远,香港,请多多指教!

今日互动: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你的香港记忆吧!关于这些年你最喜爱的香港电影、香港艺人、香港文化……以及和香港这座城市有关的一切,都欢迎与我们共同分享~

【全文刊于2017年7月号,更多图文阅读请订阅《世界知识画报》】

◎文字为作者原创,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媒体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世界知识画报》

合订本·2016

如需订购请添加世界知识画报

微信号:wap-2017

定价:150元(上下册)

免费平邮/挂号3元/快递20元

(海外及港澳台按实际邮费收取)

邮购热线:010-65275359

联系人:徐强

邮局汇款信息:

收款人:世界知识画报社

收款人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邮编:100010

汇款人资料:请详细填写汇款人地址、邮编、姓名和电话,并在汇款单附言中注明2016年合订本、数量。
0 0

主题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