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专区切换至【手机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切换本帖至【手机版】


作者: admin
查看: 257|回复: 2

主题标签Tag

搜索
最新资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名人]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精神病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7-8-21 08:5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查看: 257|回复: 2
<
            名人患有精神疾病有哪些? 古今中外,得了(严重)生理疾病的名人恐怕是不计其数的,比如张海迪、霍金、弗洛伊德、罗斯福等,他们或因身残志坚而闻名于世,或因体弱德高而造福于民。 幸运的是,尽管精神病人比生理病人更难让人接触、交往,或者理解,可那些得了精神病的名人终归还是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下面我就以各种病症为线索分享几例历史上较出名却得了精神病的名人。

一. (躁狂)抑郁症
1. 张国荣
2003年4月1日,在西方愚人节的这一天,张国荣从位于香港中环的一家酒店24楼纵身跃下,一代巨星就此陨落。警方事后在他的身上发现一封遗书。据《苹果日报》消息 身上发现一封遗书。《苹果日报》消息,遗书只有寥寥五十余字,内容为:“Depressio(沮丧、抑郁)……张国荣抑郁症病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据悉,已有20年历史,事业与感情是患病的主要原因。久病自成医,张国荣对于自己的病情是十分清楚的,他在1987年的自传中这样写道:“记得早几年的我,每逢遇上一班朋友聊天叙旧,他们都会问我为什么不开心,脸上总见不到欢颜。我想自己可能患上忧郁症,至于病源则是对自己不满,对别人不满,对世界更加不满。”
2. 亚里士多德
据传,亚里士多德因抑郁而跳海自杀,而他自杀时曾经说道“愿厄里帕的水吞没我吧,因为我无法理解它。”
3.三毛(台湾作家)
1990年12月4日,医院发现三毛子宫内膜肥厚,母亲担心可能是癌症现象,安排三毛到荣民总医院住院检查。1991年1月2日,三毛住进荣总,由妇科医师为她检查治疗并手术,术后没有发现癌症现象。由于三毛过去常有严重失眠,幻听幻觉,精神异常(歇斯底里现象),院方安排1月4日彻底检查她在精神方面的症状。1月3日9点,家人还在陪伴她的时候,她向护士取到一颗安眠药。10点50分,家人离开病房,一再叮嘱三毛好好休息。1月4日凌晨,三毛在医院被发现自缢而死。
4.徐迟(作家)
徐迟19岁时,就在上海《现代》发表诗作,22岁出版轰动文坛的诗集《二十岁人》,1981年1月在《人民文学》发表闻名全国的《歌德巴赫猜想》。然而在经历爱妻徐松癌症去世、第二次婚姻破裂等一连串打击后,热情、执着和乐于助人的徐迟开始变得孤僻、沉默,除了与三四个人谈天外,就是足不出户、闭门独思,并且与家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后来干脆实行四不政策:不读报、不看电视、不下楼、不会客。当他情绪忧虑时,就自怨自艾低首叹息,甚至惶惶不可终日,他对朋友有时也谈他的寂寞和孤独,甚至说想到过自杀。这时,他的症状已完全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精神科干预已是迫在眉睫,但是,周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一点。他孤独无助,精力衰竭,终于悄无声息地独自走向了灵魂的天国。
5.海子
诗人海子也是死于抑郁症,死的方式也异常惨烈——卧轨自杀。他出身贫寒,生前一无所有却才华横溢,沉迷于诗歌的写作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四任女友都因他的贫寒先后离他而去。他的诗集是在他死后多年,由他的好朋友西川帮助整理出版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诗歌界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他的才华也渐渐地被世人了解和接受。只可惜,诗人早已驾鹤西去,再也看不见、听不见这一切了!了解了他的身世,理解了他不被世人了解和接受的痛苦,再来读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便有了一种揪心的疼痛。他多么希望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就像他的诗里憧憬的一样。但残酷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所有梦想,所以他就只有到天国去追寻他的梦想了。
6.崔永元

崔永元为我们树立了积极治疗抑郁症,战胜抑郁症的典型,康复的崔永元成就了他人生更加灿烂的今天,依然手持话筒,侃侃而谈,将微笑与智慧带给喜爱他的观众。央视“名嘴”崔永元患抑郁症的事可以说和《实话实说》一样路人皆知。“抑郁症离我很近,近得像亲兄弟,医书上描绘的大部分病症我都具备了,还有即兴发挥的部分。差不多有四五年的时间,我抑郁并活着。虽然国家GDP每年都增加,可我就是高兴不起来,满脑子都是极限运动。抑郁症病人有多苦,不说也罢。”崔永元承认,自己患抑郁症的两年时间里,一直去医院看医生,每天都吃很多药。“我的优点是热爱科学,包括医学科学。所以,我去医院看医生。我一五一十地说,医生一把一把地开药,我一天三顿三顿地吃。坚持了两年,太阳又从东边升起。”
7.其他
或许抑郁症是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吧,患过此病或者因之而亡的名人简直不计其数,其余比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作者)、崔真实(韩星,因之引起了一场演艺界连环自杀风波)、林黛(《边城》中翠翠主演)等。
据统计,抑郁症在全世界的发病率在10%左右,美国的抑郁症终身患病率高达
17.1%。这些抑郁症患者中,将有10%-15%最终会死于自杀。据2002年精神卫生高层会议的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有100万人自杀身亡,其中,中国有25万人身亡,中国自杀未遂者更高达100万人。
抑郁症可被看作是“大众的心灵杀手”,有“心灵感冒”之称,这些名人当然也在所难免。但是这种病是完全可以防治的,关键是平时多在生活中构建人际支持网络。

二. 精神分裂症
1.梵高
梵高,荷兰人,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梵高的作品 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死。
2.爱因斯坦的幼子
爱因斯坦的幼子爱德华,是患有精神分裂症,但这不是爱因斯坦忽视教育和生活的结果。现在学术界公认的结论是,它是来自米列娃家族中的遗传。已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米列娃的家族中有多人多代患有精神分裂症。

3.约翰·纳什
纳什生于1928年6月13日。父亲是电子工程师与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纳什小时孤独内向,虽然父母对他照顾有加,但老师认为他不合群不善社交。 纳什的数学天分大约在14岁开始展现。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时刚刚二十出头,但他的一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和其他相关文章,确立了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在20世纪50年代末,他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 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30岁的纳什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他的妻子艾利西亚———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生,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她挺过了丈夫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走过了惟一儿子同样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震惊与哀伤……漫长的半个世纪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终于创下了了不起的奇迹:和她的儿子一样,纳什教授渐渐康复,并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 如今,纳什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并重新开始科学研究。他现在是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但已经不再任教。学校经济学系经常会举办有关博弈论的论坛,纳什有时候会参加,但是他几乎从不发言,每次都是静静地来,静静地走。
4.其他
英国两位心理学者日前在英国《卫报》上公布了最新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艺术家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某些方面都具有“不寻常的认识”,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容易模糊现实和梦幻间的界限,或在自己的思想中“没顶”。但是艺术家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区别最大的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情绪起伏与情感的表达能力,没有活力,缺少冲动;而与此相异,根据奈特尔博士的论断,艺术家的某些精神分裂基因被转而用于激发创造力,精神分裂的艺术家的症状就跟一般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能把创造力发挥到艺术项目中去。
点评:由此也可以看出,艺术家和科学家中有部分是精神分裂病人,但这不代表精神分裂病人都是艺术家或科学家,现在的媒体宣传往往将大众引向这个误区,就像“精神病人来自群众,则群众都是精神病人”的观点一样荒谬!

三. 孤独症
1.牛顿
《牛顿传》一书中有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并不是一位完美无缺的伟大科学家,他除了在科学领域取得惊世成就外,也是一位沉溺于炼金术的神秘主义者,且自私狭隘、好斗。
牛顿几乎不会言谈,在工作中全神贯注,以致经常忘记吃饭,并且对他仅有的几个朋友不冷不热,有时甚至乱发脾气,如果没有人光临他的讲座,他就会对着空荡荡的教室独自讲话。他在50岁那年,由于严重的抑郁症和妄想症而导致了精神衰竭。
2.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在孩童时代也是一个孤独者。他7岁以前有严重的口吃现象,说话时总是不停地重复着某一句话,以致后来他成为一个人所共知的蹩足的演讲者。巴伦·柯罕推测,虽然爱因斯坦拥有很多熟悉的朋友,每天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并且对政治事件能够坦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他仍然表现出很多的自闭症综合征现象。巴伦认为:“激情、坠入爱河以及坚持正义这些美好的情绪和品质与自闭症综合征完全是并行不悖的。”

四. 神经症
(一).迫症
1. 霍华德·休斯
在继承巨额遗产之后,这位千万富翁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电影大亨,并勇敢地投身飞行事业,名声大噪。到了1940年代,他开始害怕外界的灰尘与细菌,将自己与世隔绝,独居在奢华酒店客房中,把门窗都用塑胶布密封,以防细菌害虫的进入。在待人接物上,他设计了一套清洁隔离系统,并把种种细节详细教授给自己的助手。比如说:为了从浴室橱柜中拿出助听器,他的助手必须用6到8张纸巾垫在橱柜把手上,打开橱柜,拿出一块未使用过的香皂给他洗手;而为了拿出装在信封内的助听器,他的助手必须双手垫上15张纸巾。
最后,由于饱受强迫症折磨和严重依赖可卡因,休斯变得异常消瘦。他开始不修理自己的指甲,任其生长,直至形状怪异。当他于1976年逝世时,形容枯槁,难以辨认,去世时只能用指纹来辨认身份。
2. 戴维德·贝克汉姆
在绿茵场上潇洒矫健的足球名将戴维德·贝克汉姆也是一位强迫症患者,他对家居的要求,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在他庞大的存衣间里,所有的衬衫和衣服,都要按颜色分别挂好,一点不能错。而且他家里的冰箱也是如此,他的太太“辣妹”维多利亚说:“家里的食品、沙拉和饮料要分类放,所以我们有三个冰箱。在放饮料的那个冰
箱里,每样饮料都要平衡。如果健怡可乐只有三罐了,他马上要丢掉一罐,因为他严格要求冰箱里面所有饮料都是双数。”
3. 杰西卡·阿尔巴
在影片《罪恶都市》中的女星杰西卡·阿尔巴去年对媒体说,她的强迫症表现在对家里的所有门都不放心。每到睡觉前,她都要在家里到处看看,所有的门锁都检查好几次,不然不能安心上床。杰西卡的强迫症还显示在她对所做事情的执着上,她对自己的要求是每件事情都做到尽量的完美,而且很有创建思想。
4.其他
研究表明,世界上有2%的人患有重度强迫症,也就是说,50人中就有1人患有此疾病。
其他名人像生物学家达尔文,文豪查尔斯狄更斯,作家普鲁斯特以及名留青史的南丁格尔女士等,均曾患有不同程度的强迫症。

(二).恐惧症
1.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作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曾指挥千军万马跟英帝国进行过无数战斗,为了拯救他人勇于牺牲小我的他,难道就是战无不胜的吗?答案是:no,no,no。他对活埋有着深深的恐惧。1799,在他弥留之际,他嘱咐他的随从在他死后要隔两天再埋葬他,以防他还活着。对于像乔治华盛顿这样的人这似乎很奇怪,但是对于生活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普通人来说,活埋是一种常见的恐惧,哪怕名人也不能例外。尽管这种恐惧如今不像以前那样为人所知,但是在医疗落后的那个年代,活埋是的确发生过的。
2.理查德·尼克松

作为美国第34界总统,因为“水门事件”而名声大噪的尼克松对于医院有过度的恐惧。他认为如果他进了医院就永远不会再活着出来。1974年,他患上了血液凝块却拒绝去医院接受治疗。然后,他被告知如果他不去医院的话他就会死,他最后不得不去。这种恐惧在一般人中间也非常常见,他们害怕去医院的原因也跟尼克松一样。
3. 希区柯克
曾导演过非常著名的电影《惊魂记》和《迷魂记》的好莱坞著名导演希区柯克,他对于鸡蛋有深深的恐惧。他表示鸡蛋让他反感!在他一生中他从来没有吃过一个鸡蛋,他甚至拒绝在鸡蛋周围。他声称没有任何东西比他看到一个白色圆形无孔物体里流出黄色的液体还要恶心。不知道为什么像希区柯克这样的人会有如此匪夷所思的恐惧呢。
4. 妮可·基德曼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历史上患有精神疾病的名人有哪些?73等内容。
美如花蝴蝶的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最怕的就是蝴蝶。她早前接受访问时表示,由于幼时受过惊吓,至今对蝴蝶都是敬而远之,虽然她已想尽办法克服,但始终无法摆脱阴影。她透露每次从学校回家发现有蝴蝶或飞蛾栖息在家门栏杆上,她会害怕得不断绕着屋子走。
5.其他
恐惧症的种类很多,下面列举一部分:
幽闭恐惧症,恐子症,广场恐惧症,对人恐惧症,同性恋恐惧症,性交恐惧症,周末恐惧症,开学恐惧症,蔬菜恐惧症,飞行恐惧症,枪声恐惧症,面试恐惧症,礼单恐惧症,炭疽恐惧症,余光恐惧症,香蕉恐惧症,名校恐惧症,牙科恐惧症,教皇恐惧症,注视恐惧症 ,恐镜症,吞咽恐惧症,呕吐恐惧症,脱发恐惧症…
恐惧症多种多样,只是表现形式而已,其实问题往往没那么严重,一般通过放松训练等疗法能够很好地治愈恐惧症。
(三).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应是神经症里面比较普遍的,现在有史可稽患有神经衰弱的历史名人非常多,比如普鲁斯特,肖邦,伍尔夫,荷尔德林,尼采,克莱斯特,托马斯·曼,斯威夫特等。
神经衰弱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是一类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

五. 其他
就像是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所形容的,“艺术家都是疯子”,其实不仅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但凡有超凡成就的人,一般都具有一些异于普通人的人格或心理特点,可能也正是这些特点成就了他们,这一点很值得我们这些研究心理学的师生们思考…
除了以上列出来的病症之外,还有很多名人患有反应性精神病、心身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溃疡、哮喘、偏头痛、癌症)、人格障碍(如回避性、表演性、癔病性、反社会性—希特勒、性变态)等。
不过,除了那些非常另类的“特点”之外,他们身上肯定还有很多很多益于他们取得那些成就的优秀品质,因此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看待这些名人以及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在学习他们的时候要学会“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
        
0 0

主题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7-8-21 08:51:13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Beethoven)——躁郁症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7日 --- 1827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代表作有交响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欢乐颂》,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幻想》、《致爱丽丝》,弦乐四重奏《大赋格》等。




1827年,天才音乐家贝多芬死于肺水肿。对于自己的疾病,他曾经一度借助酒精麻痹法。1813年,贝多芬经历了人生中的低谷,那个时候的他丝毫不注重着装打扮,时而还会在聚会上暴怒。这段时间,他也没有再作曲。他也曾给哥哥写过一封信,讲述自己的一生,只是那时的他正在考虑自杀。朋友们所熟知的贝多芬是一个性格狂躁的人,只要他处于高潮兴奋时期,就能立刻写出作品。然而,他的大部分世界名曲却都是在低潮时期完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7-8-21 08:52:05 | 只看该作者

约翰·纳什,生于1928年6月13日。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人、《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约翰·纳什,全名为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1928年6月13日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West Virginia)工业城布鲁菲尔德(Bluefield)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50年,约翰·纳什获得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学位,他那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中有一个重要发现,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C·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父亲老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Sr.)来自德克萨斯州,是一名电气工程师,任职于阿巴拉契亚电力公司(Appalachian Electric Power Company),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当时在法国担任负责后勤工作的中尉;母亲玛格丽特·弗吉尼亚·马丁(Margaret Virginia Martin)生于布鲁菲尔德,结婚前是当地的一位中小学教师,教英语和拉丁语。

纳什从小就显得内向而孤僻。他生长在一个充满亲情温暖的家庭中,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母亲、外祖父母、姨妈和亲戚家的孩子们的陪伴下度过,但比起和其他孩子结伴玩耍,他总是偏爱一个人埋头看书或躲在一边玩自己的玩具。

小纳什虽然并没有表现出神童的特质,但却是一个聪明、好奇的孩子,热爱阅读和学习。纳什的母亲和他关系亲密,或许出于教师的职业天性,她对纳什的教育格外关心,早在纳什进入幼儿园前,就开始亲自教育、辅导他。而纳什的父亲则喜欢和孩子们分享自己在科学技术上面的兴趣,能够耐心地回答纳什提出的各种自然和技术的问题,并且给了他很多的科普书籍。少年时期的纳什还特别热衷做电学和化学的实验,也爱在其他孩子面前表演。

纳什就读于布鲁菲尔德当地的中小学,然而在学校里,纳什的社交障碍、特立独行、不良的学习习惯等时常受到老师的诟病。这些问题令纳什的父母忧虑,曾经想过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

小学时期,纳什的学习成绩(包括数学成绩)并不好,被老师认为是一个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测验水平的学生。比如在数学上,纳什非常规的解题方法就备受老师批评,然而纳什的母亲对纳什充满信心,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种另辟蹊径恰恰是纳什数学才华的体现。这种才华在纳什小学四年级时便初现端倪,而高中阶段,他常常可以用几个简单的步骤取代老师一黑板的推导和证明。而真正让纳什认识到数学之美的,恐怕要数他中学时期接触到的一本由贝尔(E.T.Bell)所写的数学家传略《数学精英》(Men of Mathematics),纳什成功证明了其中提到的和费马大定理有关的一个小问题,这件事在他的自传文章中也有提及。

在高中的最后一年,他接受父母的安排,在布鲁菲尔德专科学院选修了数学,但此时的纳什并未萌生成为数学家的念头。

后来因为获得George Westinghouse Competition的奖学金在1945年6月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开始以化学工程为专业,后来才逐渐展示出数学才能。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录取,而普林斯顿大学则表现得更加热情。当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主任莱夫谢茨感到纳什的犹豫时,就立即写信敦促他选择普林斯顿,这促使纳什接受了一份1150美元的奖学金。

由于这一笔优厚的奖学金以及与家乡较近的地理位置,纳什选择了普林斯顿大学,来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当时生活的地方,并曾经与他有过接触。他显露出对拓扑、代数几何、博弈论和逻辑学的兴趣。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Neumann)在1944年与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士特恩(OskarMorgenstern)的著述《博弈论和经济行为》,通过阐释二人零和博弈论,正式奠定了现代博弈论的基础。1950年,22岁的纳什以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s)为题的27页博士论文毕业。他在那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

"纳什均衡"是他21岁博士毕业的论文,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

纳什对纯数学里的拓扑流形感兴趣。1950年夏天他为美国兰德公司(Rand)公司工作。那时兰德公司正在试图将博弈论用于冷战时期的军事和外交策略。秋天回到普林斯顿大学后,他并没有继续在博论方面的研究,而是开始在纯数学里的拓扑流形(Manifolds)和代数簇(Algebraicvarieties)上做他原先在攻读博士期间曾经感兴趣的工作,同时教些本科生的课程。但是Princeton数学系没有给他教职,不是基于他的学术水平,而是因为他的性格因素。

1952年他24岁,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教书。他的教学和考试方法有悖于传统。如果说一般人心目中的数学家们是一些以古怪偏执傲慢为自豪资本的典型NuttyProfessors的话,那么你可以想像纳什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奇怪--或许并不奇怪--的是,数学系占据的大楼往往在一些校园里虽然狭小,但却是最高的,仿佛要加深人们对象牙塔的印象。

在研究领域里,纳什在代数簇理论,黎曼(Riemannian)几何,抛物和椭圆型方程上取得了一些突破。1958年他几乎因为在抛物和椭圆型方程里的工作获得Fields奖,但由于他的一些结果没有来得及发表而未能如愿。

当时的纳什"就像天神一样英俊",1.85米高的个子,体重接近77公斤,还有一张英国贵族的英俊容貌。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日子里,他在一家医院做一个腿上小手术时遇到了EleanorStier,并在1953年他25岁时与她有了一个私生子John DavidStier。
1955年,他与一个他自己的漂亮学生,来自南美在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读书的艾里西亚(Alicia Larde)约会。艾里西亚很崇拜他,经过一番心计,她终于赢得了他的倾心。1956年的一个晚上,Eleanor来看纳什,发现了艾里西亚。Eleanor很是恼火,将结果告诉了纳什的父亲。他父亲鉴于那个私生子的考虑,督促纳什与Eleanor结婚。但他的朋友们大都极力反对,说Eleanor与他悬殊太大。他父亲很快就去世了。
1957年,他们结婚了。之后漫长的岁月证明,这也许正是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
就在事业爱情双双得意的时候,纳什也因为喜欢独来独往,喜欢解决折磨人的数学问题而被人们称为"孤独的天才"。他不是一个善于为人处世并受大多数人欢迎的人,他有着天才们常有的骄傲、自我中心的毛病。他的同辈人基本认为他不可理喻,他们说他"孤僻,傲慢,无情,幽灵一般,古怪,沉醉于自己的隐秘世界,根本不能理解别人操心的世俗事务。"
婚后,1958年的纳什好像是脱胎换骨,精神失常的症状显露出来了。他一身婴儿打扮,出现在新年晚会上。两周之后他拿着一份纽约时报,垂头丧气地走进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间坐满教授的办公室里,对人们宣称,他正通过手里的报纸收到一些信息,要么来自宇宙里来的神秘力量,要么来自某些外国政府,而只有他能够解读外星人的密码。当一个人问他为何那么肯定是来自外星人的信息,他说,有关超自然体的感悟就如同数学中的灵思,是没有理由和先兆的。
秋天,纳什30岁,刚取得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职位(Tenure),艾里西亚怀孕。后来他们的儿子John Charles Martin Nash出生,他因为幻听幻觉被确诊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然后是接二连三的诊治,短暂的恢复,和新的复发。
1960年夏天,他目光呆滞,蓬头垢面,长发披肩,胡子犹如丛生的杂草,在Princeton的街头上光着脚丫子晃晃悠悠,人们见了他都尽量躲着他。1962年时当他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Fields奖--数学领域里的诺贝尔奖(Nobel)--获得者时,他的精神状况又使他失之交臂。
就这样,他几乎被学术界遗忘了。到80年代,有几项荣誉性奖都几乎要授予给他,最终都因为他的病状而放弃。80年代末期,诺贝尔委员会开始考虑给予博弈论领域一次机会,而纳什就名列候选人名单的前茅,最后因为对博弈论的怀疑和对纳什的健康担忧而没有实现。
几年后,因为艾里西亚无法忍受在纳什的阴影下生活,他们离婚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纳什。离婚以后,艾里西亚再也没有结婚,她依靠自己作为电脑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前夫和他们唯一的儿子。她坚持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如果一个人行为古怪,在别的地方会被当作疯子,而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充满爱心地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
艾里西亚在纳什生病期间精心照料他30年。到1970年的时候,他已经辗转了几家精神病医院,病情逐渐稳定下来。
正当纳什本人处于梦境一般的精神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学专著和数学期刊的各领域中。他的名字已经成为经济学或数学的一个名词,如"纳什均衡"、"纳什谈判解"、"纳什程序"、"德乔治-纳什结果"、"纳什嵌入"和"纳什破裂"等。
纳什的博弈理论越来越有影响力,但他本人却默默无闻。大部分曾经运用过他的理论的年轻数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根据他的论文发表日期,想当然地以为他已经去世。即使一些人知道纳什还活着,但由于他特殊的病症和状态,他们也把纳什当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废人。
20世纪80年代末期,纳什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而他的苏醒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C·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什没有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放弃他的研究,在诺贝尔奖得主自传中,他写道:"从统计学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已经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部分不真实的思维,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常规。因此,我希望通过至1997年的研究成果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鲜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在2001年,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艾里西亚与约翰纳什复婚了。事实上,在漫长的岁月里,艾里西亚在心灵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纳什。这个伟大的女性用一生与命运进行博弈,她终于取得了胜利。而纳什,也在得与失的博弈中取得了均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