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专区切换至【手机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切换本帖至【手机版】


作者: admin
查看: 145|回复: 0

主题标签Tag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商业模式全史(日)三谷宏治 [PDF]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7-6-13 19:1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查看: 145|回复: 0
<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1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0 0

主题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7-6-13 19:19:16 | 只看该作者
《商业模式全史》试读:序言:《商业模式全史》一书的书名中蕴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书中关于商业术语及经营战略术语的历史。这些略带庸俗又极其暧昧的商业术语发展至今,可谓一路坎坷。它们时而被褒、时而被贬,时而受人冷落、时而受人拥戴。商业术语[1]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远古到1990 年前后。这个时期虽然也存在着商业模式的概念以及相关术语,且这些概念和术语对日后诸多方面的变革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当时使用它们的人却寥寥无几。第二时期,1991—2001 年。为了解释互联网经济,[1]商业术语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至顶峰。20 世纪90 年代中期,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互联网经济也取得了蓬勃发展。1993 年,Mosaic 浏览器[2]公开后,亚马逊和雅虎都顺势而起。到了1998 年,商业模式本身也成为了一种专利(例如Priceline 的逆向拍卖模式)。无论是企业主、投资人,还是经营者、媒体,都纷纷使用此类术语,许多学者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随着2001 年网络泡沫(.com bubbles)的崩溃,人们都认为“商业模式”这类术语也会和其他经营流行语[3]一样最终因过时而惨遭淘汰。然而,“商业模式”竟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这必须归功于它的两大作用。作用之一是它回答了“竞争优势的持续性”问题,作用之二是它回答了“革新方法”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恰恰是21 世纪经营战略论必须要面对的两大课题。因此,2002 年以后“商业模式”又迎来了它的“第二春”,即 “商业模式”的第三时期。《商业模式全史》这个书名中还蕴含了另外一层含义,即商业模式变革的历史。历史上存在过哪些重要的商业模式?它们是如何产生发展的?本书都会作一简要概述。这部分的历史远比商业术语的历史范围更大、内容更深。不过,无论商业如何变化,其中的商业模式都是有规可循的,都是能够为我们所认知的。归根结底,商业就是:把采购来或生产出的价值提供给他人,以换取同等的价值。这些要素的组合就是商业模式。凡是有实力的企业无不拥有自己的商业模式。但本书记述的并非是那些“成功的典范”,而是那些敢于突破传统商业模式的“改革先驱” 。例如,从“价值补偿”的角度看,有 “刀片+ 刀架”模式的吉列公司,也有“广告模式”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从“价值提供”的角度看,有“百货店模式”的梅西百货公司,也有“连锁店模式”的A&P 公司等等。在这些开创了新型商业模式的先驱里,当然不乏一帆风顺的例子,但大多数公司都是历经坎坷,在摸索中努力寻找着前进道路的。其中,梅西百货通过全渠道销售模式走出了经济萧条,而美国A&P 公司却终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2010)。实践是先行人,理论是追随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马克·约翰逊、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琼·玛格丽塔、克里斯托夫·佐特、拉菲尔·阿米特、亨利·伽斯柏等人均是商业模式理论的知名学者,正是他们的存在,商业模式理论才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然而,商业模式真的可以增强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吗?商业模式作为改革创新的源泉,它的确有实际的意义吗?除了上述学者,波士顿、埃森哲等众多商务咨询公司也都在争相寻找着其中的答案。迄今为止,商业模式似乎很好地解释了创新的实现和商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这两大问题,这不得不令人拍手称赞。不过,我们面临的最终挑战是如何运用商业模式来成功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我们也许找不出简单明了的答案。本书共涉及70 个商业模式、200 家公司、140 位改革先驱和商业领袖。希望各位读者可以细细品读“商业模式理论三个时期的变迁”和“改革先驱们盛衰兴废的真正动力”。在解释商业模式理论之前,我们都会用一个和 “钱”有关的小故事作为铺垫来引出正文。首先登场的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曾赞助过多位艺术家的美第奇家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7-6-13 19:22:40 | 只看该作者

应该叫商业模式案例锦集

日本三谷宏治教授的《商业模式全史》,与商业书一贯采用的“案例+分析”方法一样,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现不断革新改变的商业模式。可惜此书重在案例分析上,总结归纳的东西偏少。

从三井高利打造的“现金交易、实价销售”型越后屋,到各种大型连锁商店兴起采用的连锁经营模式,新型盈利模式之“刀片+刀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发明的“广告模式”,施乐提出的“计量收费”,再到各大公司通过改变技术、顾客、流通、服务等方式,以及借助互联网和物流的力量,不断抢占市场份额的案例分享,让我们很直观的感受到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不创新,只有死。

虽然总结归纳的东西很少,但书里很多知识,还是值得我们反复思考学习的。比如,在“三井家的新型商业模式”的分享中,三谷宏治教授提到了三井家训,相信有一些商业基础理论的人,对此应该都不会太陌生。特别是有十条家训,之前已被国人大量转发,包括:根树枝易折,许多树枝捆在一处则难断,汝等必须和睦相处,巩固家运;各公司营业所得的总收入,必须扣减一定金额的公积金以后,才能分配给各公司;由各公司推选一位年长老人,成为大家的首领,各司的负责人都必须服从他的指挥;同族绝不可互相斗争;严禁奢侈,厉行节约;名将之下无弱兵,必须重视启用贤能的人,应该避免部属有牢骚和怨言;家族统领者必须仔细地了解整个家族的大小事情;同族的少主,某一时期应和店员一样待遇,让他在掌柜和大伙手下做苦工,而完全不以主人对待;要有买卖不一定能成功的觉悟;应该到岛崎或外国去做交易。这其中涉及了如何管理公司,家人之间如何相处,如何处理与大名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由于自己未阅读过三井家的家训《宗竺遗训》,所以并不确定原文内容所表达的就是如此。

在《商业模式全史》中,三谷宏治教授明确的提到了五条,分别是:本族的晚辈,必须从学徒做起,体验工作、精通业务;总店必须掌握所有店铺的财务状况;必须重用贤能之人,敢于起用未来之星;从商要果断,发现问题要立即止损;勿借钱给大名(领主),迫不得已时金额要少,且不要指望偿还。这其中和之前流传的十条三井家训有重合的,也有有些出入的,但并不妨碍我们对其的理解。这些家训让我们很直接的联想到了《曾国藩家书》,只是曾国藩在谈治政、治家、治学之道,而三井家重在谈经商、管理、治家的学问。但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

总之,个人认为叫“全史”有点过了,商业模式案例锦集更加贴切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